天气渐冷,冬天正是青光眼好发时期,而在台湾有29%不到50岁的患者,若不及时治疗就有失明风险。有医师表示,家族史、高度近视、年龄老化、服用类固醇等药物、罹患系统性疾病就是高危险群,建议病人除了持续监测眼压以防视力恶化,平时也应采取分口喝水,及避免进行憋气出力的高强度运动。
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统计,青光眼是全球第二大致盲原因。卫福部中央健保署统计,2022年高达45.7万患者,占总人口的2%,与5年前相比增加22%,近年数据指出,29%病人不到50岁。
台湾青光眼关怀协会理事长暨三军总医院青光眼专科主任吕大文表示,青光眼无法逆转、预防、治愈,有的患者会有胸闷、心慌、喘不过气等症状,而误以为是心脏疾患去神经内科、心脏内科就诊,等到察觉时,通常已是中晚期。
他指出,青光眼患者的眼压会高于眼睛可容忍范围,也就是大于20毫米汞柱,进而出现病变导致视神经缺损,所以当青光眼逐渐恶化,眼睛可见的视野愈来愈小,进而失明,也有不少病人是因定期体检发现患病,此后定期、持续监测眼压与服药,或以手术治疗,就是防止视力恶化的方式。
三军总医院眼科部医师宗大欣表示,有家族史、高度近视、年龄老化、服用类固醇等药物、罹患糖尿病、高血压、甲状腺疾病等系统性疾病就是高危险群,青光眼患者的眼压风险因素包括平均值偏高、突发性升高、波动大,都是不可忽视的病情管理指针,还有超过70%的眼压高峰发生在夜晚至清晨,或当民众睡眠姿势改变时,难以在就医时及时测出异常数值。
张小姐为青光眼患者,她指出,一开始觉得心脏不适、头痛,就医接受相关检查后均无异状,直到去私人诊所进行眼底检查才确诊,还遭医师提醒「若不赶快治疗就会瞎掉」,但她也被鼓励「罹患青光眼一定会瞎,但要等进了棺材后再瞎」,于是展开抗病之旅,期间眼压甚至一度高到34、35毫米汞柱,借由口服药物、眼药水、雷射手术等方案改善病情,目前是早上、中午、晚上各量一次眼压,数值维持在15、16毫米汞柱,发病至今已近30年,视力良好。
吕大文表示,冬天是青光眼好发时期,平时在生活习惯上要注意的是喝水,建议少量多次饮用、单次不超过500cc,反之短时间内一次灌入大量的水,就会导致眼压升高,且青光眼患者的数值浮动会比普通民众还大,此外也要避免进行憋气出力的高强度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