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 menu items!

    中学者:经贸关系已不能充当中美关系的「压舱石」

    北京清华大学国际关系研究院名誉院长阎学通认为,川普的胜利代表民粹主义的崛起和反全球化的浪潮。(路透)

    川普确定重返白宫,展望未来中美经贸关系,北京清华大学国际关系研究院名誉院长阎学通表示,川普一定是朝着「保护主义」去的,经贸关系不能充当中美关系的「压舱石」。美中贸易全国委员会(USCBC)会长艾伦(Craig Allen)则表示,选举语言并不等同于政策公告,且中方已有和川普上一个任期打交道的经验,相信中国与川普新政府之间「依然存在谈判的空间」。

    财新网报导,艾伦与阎学通8日在第15届财新峰会的炉边对话环节,就川普上任后对世界和中美关系的影响,以及将如何冲击中美之间的经贸交往进行讨论。

    从全球角度看,阎学通认为,川普的胜利代表民粹主义的崛起和反全球化的浪潮,已成为当下全球秩序的某种基本特征。艾伦指出,当前民粹主义在全世界范围内的盛行,正在对包括布列敦森林制度(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协定)等既有全球秩序构成极大挑战,也让全球治理结构「越来越难以预测」。

    川普回锅将如何冲击中美经贸交往,是否真的对中国商品加征高额关税?艾伦认为,选举语言并不等同于政策公告,且中方在川普上一个任期已经有过与其谈判和打交道的经验,并产生了中美第一阶段经贸协议这样的谈判成果,因此中国与川普新政府之间「依然存在谈判的空间」。

    阎学通则表示,尽管目前还不知道川普确切的做法,但他「不希望中国经济比美国更好、规模更大,也不会希望看到中国发展的速度比美国更快」是清晰的,未来一定制定「保护主义」色彩的政策。

    阎学通坦言,他不认为经贸关系能够充当中美关系的「压舱石」,因为经济关系在政治考量中优先级并不高,有时候更可能是把「双刃剑」,让大国之间的战略关系变得更困难。但他也认为,中美互相需要彼此的市场,因此中美双边经济关系还会延续下去。

    对于中美之间无法避免的竞争升级,艾伦直言,中美两国在「国家安全」领域的担忧或许都有些「过度夸张」。阎学通指出,为了避免「过度反应」,中美都需要更准确地定义「国家利益」,尤其是在定义何谓「安全」议题时,需要有一个明确的边界。

    对于中美之间现存沟通机制的有效性,艾伦提到,去年中美元首旧金山会晤后创建了大约18个对话机制,对于增强双方的可预测性、减少资讯差和错误预判上十分有效果。不过,双方之间没有联合公报、没有哪方作出明确妥协,也没有设置任何共同目标,只有对于继续沟通的基础承诺,「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沟通效果仍然是有限的」。

    阎学通提到,川普2017年上任之前,中美之间曾有至少70个官方对话协商的机制,但在他第一任期内,这一数字降到了0。而在拜登上任后,虽然有所恢复,但也只逐渐恢复到接近20个。「未来四年,我们会有比现在更多的沟通渠道,还是更少?我也无法确定。」

    艾伦则建议,大国之间存在竞争的同时,也可以继续保持合作,双方都应该「将争端控制在护栏之内」。官方协商与谈判的渠道必须继续保持通畅。

    热点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