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 menu items!

    「最恶乳癌」好发40岁以下女性 医师提醒:筛检胜治疗

    台北荣总肿瘤医学部主治医师刘峻宇表示,有家族病史者,可进行遗传咨询与基因检测,及早预防三阴性乳癌胜于日后治疗。(记者林则澄/摄影)

    卫福部2021年癌症登记报告指出,乳癌为台湾女性癌症之首、死亡率第二名,其中三阴性乳癌,好发于40岁前的女性、复发脑转移几率高,可用药物与治疗选择却少,而有「最恶乳癌」之称。除了仰赖筛检早期发现增加治愈机会,台北荣总肿瘤医学部主治医师刘峻宇提醒,有家族病史者可接受遗传咨询与基因检测,及早预防胜于日后治疗。

    刘峻宇表示,乳癌分为管腔细胞A型、管腔细胞B型、三阴性型、HER2过度表现型,其中三阴性乳癌约占所有乳癌的10至15%,常好发于40岁前的年龄层,像是新手妈妈、适婚年龄女性,且因癌细胞的分化常呈现高恶性度,易有淋巴结转移,加上复发、脑转移的几率较其他类型高,初次治疗后的1至3年为高峰期,之后会显著降低至与其他乳癌类型接近的程度,不过一旦转移或复发,可用的药物治疗选择又比其他类型少。

    刘峻宇说,早期(第0期至第二期)至局部晚期(第三期)前,仍有治愈性治疗机会,以往的治疗方式是以手术切除乳房肿瘤、周边淋巴系统达到治疗效果,不过由于高复发率特性,手术治疗前后还要进行化学疗法降低复发率,但成效有限,仍有接受化学治疗后出现复发且进展至晚期者,3个月内死亡率约75%。

    随着医疗进步,刘峻宇指出,目前治疗三阴性乳癌的利器包括免疫辅助治疗、基因突变药物、抗体药物复合体。根据临床研究显示,高达60%以上的患者,接受免疫治疗加上化学治疗的术前辅助治疗后,让肿瘤完全消失,再搭配免疫治疗的术后辅助治疗,可显著降低局部或远程复发、死亡的风险,特点包括降低肿瘤期别、增加选择乳房保留手术的机会、尽可能增加肿瘤消失的比例、助降低复发率。

    刘峻宇提到,乳癌好发者的危险因子,包括过度肥胖或缺乏运动、抽烟与饮酒、停经后贺尔蒙替代疗法、口服避孕药、摄取过多加工类食品、摄取含糖成分过多食品或较多高热量食物、环境贺尔蒙如塑化剂。另外,若有家族病史者,或本身带有遗传致病性基因、非典型乳腺增生,或初经早于12岁、停经晚于55岁,及曾罹患妇科癌症、胸部曾接受过放射线治疗、30岁后生第一胎或未曾哺乳、致密型乳房等,皆可进行遗传咨询与基因检测。

    不过,据癌症希望基金会统计,近5年乳癌新药有62%被健保限缩给付,以早期治疗为例,像国际治疗指引针对三阴性乳癌、带有BRCA1、BRCA2基因变异病患所推荐的PRAP抑制剂,或像可用来治疗三阴性乳癌的PD-1、PD-L1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等,皆未纳健保给付。

    高医大附医副院长陈芳铭说,以免疫治疗搭配化疗治疗,5年内复发三阴性乳癌风险降低40%,亚洲族群3年内转移复发风险降低60%,虽然有80%患者适合接受免疫治疗,但健保尚未给付,成为一大缺口,只有大约10%患者用得起药。

    热点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