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美国总统当选人川普重返白宫仅剩不足两个月,他持续不断的关税威胁,已经让美国企业感到不安。美企正赶在川普上任前,忙于囤积中国进口商品。有学者分析认为,中国可以在第三国重建供应链,因此中美未来可能「表面脱钩」,实际上供应链「只会拉长」。
香港「南华早报」报导,英国经济学人智库(EIU)中国经济高级分析师徐天辰认为,从表面上看,它们确实在脱钩,中国越来越难以直接向美国出口最终产品。「但如果深入研究,就会发现第三国在采购中国原材料、在当地加工和向美国出口最终产品方面发挥着更为突出的作用。」他补充说,「中国制造」仍将不可动摇。
徐天辰称,中国可以在第三国重建供应链,和动辄手举关税大棒的美国来一场「打地鼠」游戏。他指出:「供应链的规模和复杂性将压倒美国监管机构……美国企业和消费者承担了脱钩的大部分成本,这代表企业的营运成本更高,家庭的生活成本更高。」
值得一提的是,华尔街日报本月早些时候报导称,面对川普的关税威胁,美国企业正在重拾他们在川普第一任期内用过的策略,在关税生效前囤积中国进口商品。同时,美企还在考虑其他应对措施,包括提高产品价格、转移供应链等。
报导提醒称,川普首个任期对中国发起贸易战后,中国在美国进口中所占的市占已从2017年的22%,下降到2023年的约14%。但是中美之间不断上升的关税对于遏制美国在全球贸易中的总体贸易逆差或中国的总体贸易顺差「几乎没有起到任何作用」。
中国是全球货物贸易第一大国,目前美国也仍是中国商品的最大买家。2023年,美国从中国进口了价值约4300亿美元的商品,其中电脑和电子类产品占了最大份额。
报导指出,关税不是由出口商支付,而是由进口产品的企业支付。经济学家表示,这些企业通常会通过提高价格,将大部分成本转嫁给消费者。一名美企代表谈及特朗普提议的关税时说:「我感觉我们受到了惩罚,我们在国内无处可逃。我们别无选择,真的,只能付钱给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