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邮报近日发表投资顾问Noah Solomon的文章,对2025年的股市作出展望,指出历史暗示市场可能迎来最糟糕时期。长期投资者应重新审视对大型科技股和S&P 500指数的敞口。
文章称,随着2025年的到来,普遍认为股票市场有望再次带来可观的回报。大多数策略师预测,我们将处于一个“刚刚好的环境”(Goldilocks environment),经济增长、企业利润、通胀和利率都呈现正面趋势。这一乐观情绪尤其体现在S&P 500指数的当前估值水平上。
无论使用哪种估值指标,该指数的估值都远高于历史平均水平。相比之下,包括加拿大在内的其他主要市场,其估值与历史平均水平更为一致。
历史经验:高估值的隐患
“最好的时光”往往预示着“最糟糕的时光”。历史表明,当市场估值达到顶峰时,往往会导致重大调整。以下是现代股市历史中四次最大的崩盘事件:
- 1929年美国股市:当时的市盈率(PE倍数)达历史最高水平,随后的10年成为美国股市史上最糟糕的十年。
- 1989年日本股市:市盈率达到65倍,远高于合理范围。日本经济规模仅为美国的三分之一,但日本股票总市值一度超过美国。不久后,日本股市经历了长期而剧烈的下跌。
- 2000年互联网泡沫:受科技、媒体和电信股泡沫推动,S&P 500指数达到了历史最高市盈率。随后,该指数在几年内大幅下跌约50%。
- 2008年金融危机:除了大萧条和科技泡沫前的估值外,S&P 500指数达到了历史第二高水平。危机导致全球经济濒临崩溃,需要前所未有的货币刺激和政府救助。
历史上,估值过高的市场不仅会经历困难时期,甚至可能导致“最糟糕的时光”。
共同特征:繁荣后的泡沫
每次市场高估值都发生在经济强劲增长和利润繁荣的背景下:
- 大萧条前:经济繁荣。
- 1989年前:日本经济增长迅猛,被认为有可能超越美国。
- 2008年前:美国房地产泡沫盛行,普遍存在“房价只会涨”的思维。
当前S&P 500指数接近战后最高估值,仅次于1990年代科技泡沫。乐观派认为,美国经济、企业利润、通胀和利率将迎来光明未来,这一论调似曾相识。
技术革命与投资泡沫
每次泡沫都伴随着一种“革命性”的新技术或发明,投资者认为它将“改变世界”。
历史上,这些技术包括运河、铁路、汽车、电力和电话等。1990年代,互联网激发了投资者的想象,企业的无限盈利潜力让股价飙升。
现今,人工智能(AI)被视为推动经济生产力和效率飞跃的关键。AI相关企业被广泛认为具备几乎无限的增长潜力,其估值也反映了这一点。
历史模式显示高估值最终会导致调整,但做一个逆向投资者从来不是轻松的事。例如:
- 1980年代的日本:市盈率突破25倍后继续上升至65倍,最终崩盘。
- 1997年的S&P 500:尽管看似高估,指数仍然上涨了62.2%,直至2000年科技泡沫破裂。
因此,即使AI相关科技股及S&P 500指数目前可能被高估,不代表短期至中期内不会再有显著上涨的空间。
投资策略建议
Solomon表示,作为一名投资者,他倾向于基于历史数据和模式做出决策。错过机会的代价通常低于直接亏损的风险。因此,审慎调整风险敞口,不建议投资者大幅减少股票配置,但在权益投资组合中逐步采取更防御性的策略是明智的。
对于中长期投资者,适当减少对S&P 500指数和AI相关大型科技股的敞口。将部分美国投资转向更注重价值的美国股票,同时增加对非美国发达市场股票的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