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群平台上有人发帖称赞交通的改善让堵车费「花得值」,也有人呛说,没有人了,商业和经济怎么办?堵车费开征已满一周,现在回看,曼哈顿的车确实少了,进出的桥隧确实变畅通了。但有弊也有利,对不同人群来说,可谓冰火两重天。
▼收听「纽约客谈」:
现有的数据显示,收费区内的车流确有减少,以往壅堵严重的道路交通环境有所改善。然而根据考察,预期中位于收费区外的上城地区车位爆挤的景象并未出现,收费区外停车业者也证实,他们的业务并没有出现提升。这说明有车族并没有选择「曲线救国」,而是不再开车来了。与此同时,地铁和通勤铁路的客流也并没有显著的增加。这又意味着什么?更多的人根本不愿来曼哈顿了。
有人说,纽约的游客没有减少,而且旅行者也不会开车来曼哈顿。这话没错。然而,曼哈顿不只是一座大型博物馆,这里有很多游客罕至的居民社区,而这些社区所受的影响,却通常被忽视。
华埠便是个例子。通常,外来游客眼中的「华埠」其实只包括坚尼路南、包厘街西的几条老街。而这些区域内的营业额和店铺空置率也确实没令人失望,即使堵车费来了,也没影响华埠各式新店的开张。
然而在包厘街和且林士果以东的那个「平民的华埠」,情况就大不相同了。由于居民流失,东百老汇区域华人商业的萎缩之势已出现有年,很多业者只能依靠已经搬家的老主顾们的「情怀」维系业务。而当堵车费一来,本就脆弱的情怀还能经受住多少冲击?当外州和外区人未来逐渐养成「非必要不去曼哈顿」的习惯,岛上的老社区们能承担得起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