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季时,皮肤若出现脱屑、搔痒的红斑块,当心是脂漏性皮肤炎作祟。中医师表示,脂漏性皮肤炎是体内湿气过重,加上内热或外界的热邪侵扰,此时除了服用药物,还可适量摄取莲雾、凤梨、水梨、香瓜,或按压风市穴、风门穴,帮助缓解症状。
台湾联合医院仁爱院区中医科主治医师林舜谷说,脂漏性皮肤炎与体内的湿邪和热邪有关,常见于头皮、额头,及鼻翼两侧、眉毛周围、耳廓和耳后、胸部等容易出油的部位。湿邪指的是体内湿气过重,导致油脂分泌异常,让皮肤变得油腻;热邪是内热或外界的热邪侵袭,使皮肤发红发痒。而当湿邪结合热邪,皮肤就容易出现红斑、脱屑和油腻,有时还会瘙痒,严重时可能结痂。
中医常用「清上防风汤」治疗脂漏性皮肤炎。林舜谷说,方剂中的黄连、黄芩和栀子可清泄热毒;连翘和薄荷可缓解头面部的风热;防风、荆芥与白芷有助于祛除外邪;枳壳与川芎可消肿止痒;桔梗引药上行,让药效直达病灶,协同达到治疗目的。
林舜谷指出,麻油鸡、羊肉炉、烧酒鸡等热补且油腻的食品,性味偏温热且含有大量油脂,容易助长体内的湿热之邪,还会刺激皮脂腺分泌过多的油脂,加重皮肤炎症,也应适量摄取性味偏凉且水分充足的水果,如莲雾、凤梨、水梨和香瓜,有助于清热降火、生津润燥。水果能帮助清除体内的湿热,减少热邪刺激皮肤,降低脂漏性皮肤炎的发病频率,其中富含的维生素和抗氧化成份,能增强皮肤的修复力和抵抗力,也能减缓症状和预防复发。
最后,林舜谷指出,由于脂漏性皮肤炎多与风邪、湿热有关,因此可按摩具「风」字的穴位,如风市穴、风门穴帮助祛风止痒、清热化湿。
一、风市穴
1.位置:位于大腿外侧,垂直站立时双手自然下垂,中指指尖处即是穴位。
2.作用:风市穴属于足少阳胆经,主要功能是祛风除湿、调节气血,可减缓脂漏性皮肤炎中,因为湿热内蕴所导致致的红斑、脱屑、瘙痒症状。
3.按摩时机与方法:每天早晚各一次,用拇指指腹或关节按揉风市穴,每次3分钟,以感到酸胀感为佳。按摩时应避免过于用力,持之以恒可有效减轻症状。
二、风门穴
1.位置:位于背部,第2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约两指宽)。
2.作用:风门穴属于足太阳膀胱经,善于祛风散寒、宣肺止痒,能调节免疫功能,帮助缓解脂漏性皮肤炎的瘙痒及炎症反应。
3.按摩时机与方法:每天按压或艾灸一次,用拇指轻轻按揉风门穴,每次约3分钟;艾灸则每次10分钟,以促进经络通畅并减轻症状。
三、避免按摩头面部位
脂漏性皮肤炎以头皮和面部为主要发病部位,由于皮肤处于敏感和炎症状态,过度按摩可能刺激局部皮脂腺,加重红斑、脱屑和油腻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