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 menu items!

    封面故事/他动手术 甩掉帕金森

    美国每年约有五万人确诊罹患帕金森氏症,是仅次于阿兹海默症,为全球第二常见的慢性中枢神经系统退化性疾病,目前全球约有800多万人口罹患此病。(图/123RF)

    4月11日为「世界帕金森日」(World Parkinson’s Disease Day),这一天是帕金森氏症的发现者、英国医师詹姆斯•帕金森的生日。本期周刊特别刊登帕金森氏症患者现身说法,以亲身经历为例,与读者分享面对疾病时的实际行动与治疗方式,我们感谢作者,也献上祝福。

    近日朋友餐聚,餐会中遇到刚从美国返台的老孙。多年未见,闲谈中才得知这些年来,他深为帕金森氏症所苦。几个月前,他在美国动了「深层脑部刺激术」(Deep Brain Stimulation, DBS )的手术,术后让他脱胎换骨,彷如重生。我看他行动自如,单枪匹马来到餐会,一点也看不出得过帕金森氏症。

    美国医疗费用昂贵众所皆知,我很好奇,动这个手术,要花掉老孙多少积蓄?令我意外的是,住在新泽西州的老孙说:「手术所有的费用包含住院,都是由Medicare给付。」Medicare是美国的联邦医疗保险,被保的对象主要是65岁以上的老人,以及未满65岁的部分残障人士。

    老孙说,他的Medicare是plan G,一般的是plan A+B,plan G每个月缴的费用比一般的高一些。

    ●多巴胺不足 致运动障碍

    帕金森氏症主要是脑部基底核及黑质神经系统退化,无法制造足够的多巴胺而产生的运动障碍疾病。多巴胺神经细胞负责分泌多巴胺的神经化学传导物质,多巴胺负责协调运动功能,使我们得以完成精细复杂的动作。随着年龄增长,多巴胺神经细胞的数量会逐渐减少,但帕金森氏症的患者,减量的速度较一般人快许多。

    英国医师詹姆斯•帕金森 (James Parkinson) 于1817年发表一篇论文《论震颤性麻痹》( An Essay on the Shaking Palsy),详细描写发生在六位老人身上,一种伴随着四肢发抖、无力、躯干驼背、动作缓慢的疾病。后来陆续有人观察到同样的病例,因此就把这种病命名为帕金森氏症。由于詹姆斯•帕金森医师的发现,引起全球医界对此病症的认识与关注,各种治疗方法才陆续问世。1996年,「欧洲帕金森氏症协会」决议将帕金森医师的生日4月11日订为「世界帕金森日」,除了敦促各国政府重视此病,也呼吁人们对患者的障碍表征予以尊重。

    ●退化症 美每年5万人确诊

    根据联合国数据统计,美国每年约有5万人确诊罹患帕金森氏症。帕金森氏症是仅次于阿兹海默症,为全球第二常见的慢性中枢神经系统退化性疾病,目前全球约有800多万人口罹患此病,且多为65岁以上的老年族群。帕金森氏症并非阿兹海默症,但有三至四成的患者,会出现失智的现象。

    老孙说:「在手术之前,我的四肢,除了右腿外都会颤抖,吃饭只能用汤匙,如果用筷子,夹的菜都掉光,拿杯水也会把水抖出来。光是吃一顿饭,就要花很长的时间。我走路慢,经常感到全身无力,无法久站,脚很快就酸了。身体没力气,也造成便秘,几乎天天都在担心何时能排便。日常生活中,我连穿衣服都成为困扰,想把衣服拉直都困难,更不可能单手扣扣子,或者拉上拉链。搭车时,我上下车迟缓,想扣安全带也找不到扣洞。但以上诸多不便,在我动过DBS手术之后,竟然都克服了。电流在我身体里适时适量的刺激脑细胞产生行动所需的多巴胺,所以我也将药量减半了。」

    ●微量电刺激 克服药物瓶颈

    老孙罹病十年,虽然服用药物控制,并且努力复健,仍不免病情逐渐恶化。在临床上遇到药物治疗的瓶颈,对于重度患者医生就会建议病人接受外科手术,进行「深层脑部刺激术」,通过微量电刺激,调节视丘下核的异常活性,控制不正常的脑神经信号。

    「深层脑部刺激术」是一种高精密度的手术,术前必须先做电脑断层造影、纪录脑部神经活动及电刺激位置,才能确认手术位置。手术会用到三组医材,包括术前的「深层脑部刺激器之立体定位套组」和「深层脑部刺激器」及「深层脑部刺激器导线组」。

    根据台湾卫福部的网站消息,自2022年6月1日起,帕金森氏症病人运行「深层脑部刺激术」治疗必需使用的全套三组医材共台币65万5980元(约2万530美元),已全数纳入台湾的健保给付。以往在台湾进行此手术,因为医材皆须自费,约需花费台币110万元左右(约3万4400美元),现在健保给付医材,已经大大减少了病患的负担,但对一般家庭来说,手术加上住院及其他开销,仍是一笔庞大的数字。

    因为运动功能持续退化,身体的不由自主,也让帕金森患者更易产生挫折及沮丧的负面情绪,因此,除了配合医药的治疗,家人及朋友对于患者的心灵层面,也应给予适时的关怀。

    这些年,老孙在孙夫人的陪伴下,莳花弄草,种植蔬果,在网络上秀出他们植栽的成果,鱼翅瓜、柿子、番茄,结实累累成果丰硕,亲朋好友们也分享到他们丰收的喜悦。适度的运动,不但有助于减轻症状,也能放松心情。患者若能以开放的态度与人沟通,找到自己的嗜好,除了陶冶心灵也能忘却病痛。

    ●郁金香花语 无限的爱

    荷兰著名园艺家J. W.S. Van Der Wereld于1980年栽培出一种红白相间的郁金香,Wereld本身也是帕金森的患者,他为了感念帕金森医师的贡献,将这款得奖的花命名为「詹姆斯•帕金森医生」。

    「詹姆斯•帕金森医生」郁金香于2005年首次被当作帕金森氏症的象征符号,之后,郁金香图像陆续出现在全球各个与帕金森氏症相关的组织、医院、研究单位。郁金香的花语是无限的爱及永恒的祝福,郁金香的优雅,宛如面对疾病的病友,在生活上的诸多不便中,依然努力活得精彩,绽放着对生命无惧的光芒。

    餐会结束后,看着老孙在朋友陪伴中离去的身影,虽然不舍他这十年来所遭受的病痛,但看到他因动了「深层脑部刺激术」的手术后,如今行动自如,这个手术,让他从无底的深渊重燃希望。他的背影,渐渐淹没在人群中,我心中默祷,给予他最衷心真诚的祝福。

    巴金森氏症是一种慢性神经退化疾病,主要是因大脑「黑质」部位退化,神经传导的多巴胺细胞死亡,而导致运动变得混乱和无法控制。(图/123RF)
    荷兰著名园艺家J. W.S. Van Der Wereld于1980年栽培出一种郁金香,他也是帕金森的患者,为了感念帕金森医师的贡献,将这款得奖的花命名为「詹姆斯.帕金森医生」。(图/123RF)
    帕金森氏症患者罹病后,即使服用药物控制,并且努力复健,仍不免病情逐渐恶化。(图/123RF)

    热点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