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 menu items!

    全球最大核融合项目延至2039年测试 恐难及时上路 改善气候变迁

    科学家宣布,全球最大的核融合炉的运作时间延后,要到15年后才能进行全面测试,不太可能成为解决气候变迁的及时雨。(路透)

    核融合能够生产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洁净能源,长年来被视为人类能源的「终极圣杯」。但科学家宣布,目前全球最大的核融合反应炉运作时间延后,要到2039年才能进行全面测试,意味不太可能成为解决气候变迁的及时雨。

    国际热核融合实验反应炉(ITER)是世界最大的核融合设备,新冠肺炎疫情引发的供应链问题,拖累工程进度。ITER是复杂无比的机器,由32国在法国南部使用1万多个零件打造。

    ITER延后引发更多疑虑,不知此种技术能否及时上路,对抗本世纪气候变迁的最糟后果,并协助满足全球不断提高的能源需求。

    ITER总干事巴洛巴希(Pietro Barabaschi)说:「就人们当前面对的问题,核融合所能带来的影响而言,不应该等待核融合来解决这些问题,这样不够审慎。」

    这是ITER八年来第二度调整预算与测试时间,现在全面测试要再延到2039年才会启动,较先前估计的2035年,晚了四年。

    这个反应炉原定耗资约50亿美元,并于2020年开始测试,如今经费已暴增至220亿美元以上。科学家仍在估算延迟上路所需的额外费用,巴洛巴希推测约为50亿欧元(54亿美元)。

    这70多年来,科学家一直试图驾驭核融合的力量,核融合在极度高温和高压下,结合氢原子以产生氦,过程中会产生巨大能量,但不会制造出温室气体或长期放射性废弃物。恒星即以核融合的方式产生光和热。

    ITER是巨大的甜甜圈状磁性融合设备,又称托卡马克(tokamak)。此种设备使用磁场控制超高温的电浆,引发核融合反应。核融合被视为潜在可行的无碳能源,但要成为现实,仍须克服许多任务程与资金的挑战。

    热点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