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 menu items!

    台湾剧团马戏之门赴泰演出 舞台成观众游乐场

    马戏之门创办人杨世豪带着新创作After参与2024年曼谷国际儿童剧场艺术节,以人体和大环的交互,展现出有别于传统的马戏表演。图为1日的彩排。(马戏之门提供,摄影师杨晴)

    台湾剧团「马戏之门」在曼谷演出最新作品After,以人体和大环交互吸引观众目光。表演后更首度开放让观众走上舞台,感受大环与舞台气氛,泰国学童瞬间把舞台变成欢乐的游乐场。

    2024年曼谷国际儿童剧场艺术节8月1日至11日在曼谷登场,今年在文化部驻泰国文化组支持下,「马戏之门」创办人杨世豪2日到4日带来他的最新作品After,以人体与大环的结合与交互,呈现出有别于传统马戏的演出,最后更拆解大环,让原先圆形的大环,成为了不规则状的弯曲管线,放在舞台上,就好像一个设备艺术。

    杨世豪2日的演出结束后,首度开放让台下观众走上舞台,近距离感受大环及舞台气氛,原先在台下观看表演的泰国中小学生开始在舞台上奔跑,并穿梭在拆解后的大环间,让舞台瞬间变成充满欢笑声的公园或游乐场。

    影片来源:YouTube

    杨世豪接受中央社访问时表示,最后开放观众贴近舞台和大环,是因为他希望让表演有更多和人的链接,提供观众对大环不同的想像和感受,例如对小朋友来说,大环就像玩具一样,他第一次感觉到,原来每个人对大环会有不同的看法,小朋友的可爱反应超乎了他的预期。

    杨世豪说,过去他为了服务观众,做了很多展现高超技巧和娱乐性的传统马戏表演,但他想要跳脱这样的演出,「不如让观众一起进来我的思考,质疑我们已经习以为常的事情。」他本来担心小朋友会不小心撞到大环让大环垮掉,但小朋友对大环充满好奇和想像,对他来说是一个全新体验。

    杨世豪说,他制作After的原因其实是来自他的人生和创作困境,最后把大环拆解,象征的是打破框架,尽管想要传达的意念很深,但他希望观赏演出的大小观众可以从「好玩」留下印象,或许未来某个时刻,会想起这段表演想要传递的消息,「每个人对表演的见解不同,最终都会回到每个人的背景和思考」。

    有别于在台湾演出时的安静,2日的演出充满了孩童的喧闹声,杨世豪同时也会一边思考,为什么观众会觉得这里有趣,在曼谷的演出让他有了一些新的体悟感。

    成立于2016年的曼谷国际儿童剧场艺术节(Bangkok International Children’s Theatre Festival)是泰国第一个结合泰国及国际表演节目的儿童剧场艺术节,节目策画打破一般对于儿童剧场的缺省,呈现多元有深度的各类议题。

    邀请杨世豪赴泰国演出的策展人阿姬玛(Adjjima Na Patalung)在台湾看过「马戏之门」演出后,立刻下决心要把这样的表演带到泰国,阿姬玛告诉中央社,在泰国或是一般的儿童艺术节都看不到这样的表演,充满诗意,不管孩子或成人都能在表演中找到共鸣。

    之所以想邀请「马戏之门」演出,是因为阿姬玛认为,儿童艺术节不一定只能说故事或是只能有快乐结局的表演,儿童艺术节应更多样性,呈现更多具有情绪或人性的表演。

    阿姬玛说,她一点也不担心After要表达的东西太深、来观看的孩子会看不懂,例如一名小学生就能感受到杨世豪表演中的孤寂感,「我们不必帮孩子们决定,他们可以感受什么或不能感受什么,孩子们是没有框架的,虽然他们年纪小,但也能感受到表演要传达的消息」。

    台湾剧团「马戏之门」创办人杨世豪带着新创作After参与2024年曼谷国际儿童剧场艺术节,2日的演出后,前来观赏的泰国小学生围着杨世豪询问问题。(中央社)
    台湾剧团马戏之门在曼谷演出最新作品After,2日的表演后首度开放让观众走上舞台,感受大环与舞台气氛,泰国孩童穿梭在拆解的大环间,让舞台宛如游乐场。(中央社)
    马戏之门创办人杨世豪带着新创作After参与2024年曼谷国际儿童剧场艺术节,2日的演出后,他首度开放让观众走上舞台,泰国孩童因此好奇地想要摸大环。(中央社)

    热点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