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 menu items!

    admin

    211947 帖子

    建商蠢蠢欲动 大多每年需建30%住房满足市场

    一份新的报告发现,按照目前和未来人口增长预计,大多伦多地区和汉密尔顿(GTAH)每年需要增加30%的新住房来满足需求。 (图源:NATIONAL POST FILE) 智能繁荣研究所为建筑业和土地开发协会(BILD)所做的报告说,以前对人口增长的,和住房建设完成情况的不准确和过时的预估,导致了GTAH和外环社区的住房供应不足和房价大涨。这份题为《失败的预测》的报告发现,在过去七年中,安大略省政府的"大金马蹄地区增长计划"预估出现偏差:低估了人口增长,高估了新建住房的完成量。 BILD总裁兼首席执行官David Wilkes说:"对人口增长和住房完成情况的预测,是各市对未来住房需求预测的基础。如果为计划提供信息的预测不准确或不是最新的,那么未来进入市场的住房供应可能不符合需求。" 政策和创新高级主管Mike Moffatt说,出现这种人口和需求不平衡的原因有很多。主要的问题是来自海外的人口增长数量,没有在被计算到这一计划中。 Moffatt说,有两个主要的政策变化影响了国际来源的增长:第一个发生在2014年,当时联邦政府改革了有关国际学生在加拿大学习期间,打工的规定——他们可以通过工作来支付学费,许多国际学生毕业后留在了加拿大,这促进了人口的增加;第二个变化是在2015年,当时Harper政府推出了快速入境计划,该计划加快了技术工人的移民程序。 Moffatt说,尽管增长计划是在这些大的政策变化之后制定的,但它的数据预测模型,还是基于政策变化之前做的。从2016年到2021年,GTAH的国际人口增长比2012年的预测多了12万,但它的住房单位却比预测的少了2.6万个。 "你的人口比预期的多,而房屋比预期的少,就会出现住房短缺。" Moffatt说,这种不平衡对年轻家庭的影响最大。他们在GTAH的住房价格越来越高,不得不搬到其他地方,"直到符合条件"。在2012年,曾预测从2016年到2021年间,将有36,000人从GTAH搬到省内其他地方。但现实是,这个数字已经超过10万。 那么,为什么不建新房呢?房屋开发商说,这是因为该地区冗长的建筑审批程序,以及对新房屋和开发项目的费用、税收和收费数额。 Remington集团负责土地开发的执行副总裁Jason Sheldon说,地方一级的部门、利益相关者、省级部委和保护机构之间的层层审查,会使他们的建筑时间表增加几个月,有时甚至几年。 DiamondCorp的首席执行官Stephen Diamond说,出租单位和新房的税收也阻碍了发展。他说,建筑商必须在第一个租户搬进大楼时为新住房单元支付HST,尽管大楼的其他部分可能仍然空置。Diamond说,在多伦多购买新房也有大量的税,这些税都是由买家承担的。 《失败预测》报告概述了两个重要的建议,可以帮助解决这种住房不平衡。第一个建议是:安大略省政府应该准备一个年度预测,考虑到GTAH的人口、就业和住房存量预测,以创建一个统一的、更准确的数字,作为其发展的基础。 第二个建议是:增长计划应该考虑到比预测高的人口估计,以允许出现误差。 Moffatt说:"我们永远不会预测完全正确,我们最好允许更多的新房,而不是房子供不应求。" 新闻来源: https://nationalpost.com/news/canada/toronto-and-surrounding-areas-need-30-more-new-housing-units-per-year-to-meet-demand-report

    一群尸位素餐的官僚,一位悲痛欲绝的父亲

    真没想到,河南郑州雨灾的瞒报会有如此严重。 根据公布的调查报告,郑州“7·20”特大暴雨灾害期间因灾死亡失踪380人,其中有139人在不同阶段被瞒报,三分之一还多。 郑州雨灾发生以后,我有写过一篇《这场暴雨灾难,郑州需要检讨反思吗》。现在调查报告出来了,想想那时的我还是太天真了,有想过他们的无能,没想到他们会这么无能。 通读报告全文,其中的问题触目惊心,郑州市一些领导当时的表现,简直可以用废物来形容。 暴雨灾害发生以后,“关键时刻无市领导在指挥中心坐镇指挥、掌控全局”,郑州的一些领导像无头苍蝇似的,“都往点上跑”,不了解全市情况,盲人瞎马似的,“打乱仗”。 防讯机构倒是设置了不少,有防汛防旱指挥部、城市防汛指挥部、气象灾害防御指挥部、突发地质灾害应急指挥部等4个指挥机构。 在防汛抗旱指挥部下,又设了防办、河湖水利防办、城防办、黄河防办4个办公室。 但是,36个工作人员,只有一个人有水利中专专业背景。 郑州是一个中原大省的省会城市,防汛这么重要的指挥机构,连水利专业的本科生都招不到了吗? 招这么多非专业的人员进来,是来养老的,还是解决领导亲戚就业的? 主要领导无能,办事机构专业力量薄弱,有这样一群尸位素餐的废物在,导致了雨灾发生后应急响应严重滞后。 常庄水库20日10:30开始出现“管涌”险情,郑州市到下午的16:30才启动Ⅰ级应急响应,滞后6个小时。 而让人气愤的是,郑州市“计划投资534.8亿元的海绵城市建设项目,已投资的196.3亿元中,实际与海绵城市相关的仅占32%,用于景观、绿化等占近56%”。 尤其尤其让人怒不可遏的是,“在全国调集力量支援郑州抢险救灾的关键时刻还在‘修花坛’”。 挪用城市雨洪管理的资金,忽视城市的安全,却对景观、绿化这么上心? 受党和人民的重托,主政一方,却为了所谓的城市的面子,置全城百姓的安危于不顾,能丧心病狂到如此程度? 在郑州地铁5号线“7·20事件”中,有14人不幸遇难。 郑州地铁集团领导们的表现,简直是糟糕透顶。 2021年7月20日16:00地铁5号线已经有多处出现了进水,但直到2个小时后的18:04才发布线网停运指令。 18:37乘客疏散已经被迫中断,直到1个小时后的19:48郑州地铁运营分公司才向郑州地铁集团值班处报告。 调度员还昏招迭出,“在未研判掌握列车现场险情的情况下,指令列车退行”,导致“列车所在位置标高比退行前在位置标高低约75厘米,增加了车内水深,加重了车内被困乘客险情”。 郑州地铁的领导们同样是尸位素餐,对这么严重的险情竟然没有引起高度重视,“没有领导在线网控制中心(OCC)和现场一线统一指挥、开展有效的应急处置”。 在这场雨灾中,郑州地铁的表现极其糟糕,有领导麻木松懈,有员工操作失误,延误救援时机,损失惨重。 可以说,郑州地铁的一些责任人罪不容赦,死一千次都赎不了犯下的罪。 ◆◇◆ 在郑州5号线地铁事故中,有一张照片,现在想来都让人潸然泪下。 一位可怜的父亲,穿着雨衣,无力地瘫坐在郑州5号线沙口路地铁站外面。他的身后,自行车上插着的纸板上,写着一行字:“妞妞,爸爸还想接你回家。” 后来,不幸遇难的女孩下葬,坟前有一方小小的墓碑,是女孩的父亲设计的。碑身的背面,镌刻有一幅漫画:一位“雨衣爸爸”,一直在等她的妞妞,在要接他的妞妞回家。 可是,他的妞妞,再也回不了家了。这个可怜的父亲,永远失去了自己的女儿,他再也接不到自己的妞妞了。 那场灾难已经过去半年了,再看到“雨衣爸爸”的新闻,依然让人心碎,不忍卒读。 发生在去年7月的郑州特大暴雨灾害,有380人因灾死亡失踪,他们的亲属,经历了与“雨衣爸爸”同样痛入骨髓的悲伤。 ◆◇◆ “雨衣爸爸”是一位可怜的父亲。然而,在当时,居然会有一群蛆虫,用种种恶意的揣测,把这位伤心的父亲,骂上了热搜。 领头的是这位: 在这位大V看来,郑州雨灾完全是天灾,“根本不需要追责”,民众在地铁口摆花悼念“绝对是有组织的攻击行为”。 这个@师伟微博 反复强调口罩、雨衣,用意是要给“雨衣爸爸”扣上一个最可怕的罪名,诬陷“雨衣爸爸”穿雨衣戴口罩戴墨镜,是要来“搞事情”。 其用心之阴险歹毒,令人毛骨悚然。 领头人之一,还有这位“@子午侠士”。 有了这些大V的领头,蛆虫成群结队的出现,评论区一度各种垃圾出没,恶臭不堪: 尤其恶劣的是,在媒体报道了“雨衣爸爸”确系郑州地铁遇难者父亲以后,一些攻击过“雨衣爸爸”的人表示了道歉。但仍然有一些人不依不饶,居然丧心病狂地要求“必须让当事人及其家属出镜接受采访”。 就在上个月,这位“@子午侠士”继续嘴硬,公开宣称要“去一趟郑州”“整理一下资料”。 这是要干嘛呢?是要去郑州骚扰人家吗? 有媒体报道,“7·20”郑州特大暴雨后,“雨衣爸爸”再没坐过一次地铁,也一直瞒着家里的老人。“雨衣爸爸”说,家里的几位老人一直都以为孙女只是去外地出差未回,他们都怕瞒不过这个春节。 一个人,要人性缺失到什么程度,要丧心病狂到什么程度,才能对一位伤心绝望的遇难者家属如此不依不饶? 而吊诡的是,这些人平时总是在自称“正能量”“爱国者”,并且在干出如此丧尽天良、人神共愤的事情以后,继续活跃在互联网上,肆意作恶。 ◆◇◆ 郑州特大暴雨的调查报告出来了,有8名涉案人员被立案侦查并依法逮捕,有89名公职人员被纪检监察机关严肃问责…… 但是,我想,也有必要记录下在郑州雨灾中的那些让人伤感的细节。 在网上搜索和整理这些资料,并不困难,但是写文记录下这些细节,却是一种锥心的痛,痛到我敲键盘的手都在发抖。 官员的无能让人痛恨,蛆虫的作恶让人愤怒,遇难者家属的伤痛让人心碎。 2021年发生的这场郑州雨灾,是一道伤。 这道伤,刻在“雨衣爸爸”的心上,刻在380位因灾死亡失踪的遇难者家属的心上,也刻在中华民族的心上。 我想,我们记录下那些感动感激,记录下那些伤心伤痛,也记录下那些恶行恶人。 那些尸位素餐的,那些肆意作恶的,是中华民族的罪人,应该被永远钉在耻辱柱上。文章来源于互联网:一群尸位素餐的官僚,一位悲痛欲绝的父亲

    美国两党政治对立日趋极化 如何影响对华政策?

    最近的民意调查显示,美国正在经历历史上罕见两极政治分化,而社会分裂加深、 两党对立加剧正在成为超越国内政治范围,成为一个紧迫的国家安全问题。在华政策议题上,面对美国目前最为强大的对手中国,激烈的党派争斗使政治领导人很难拿出具有战略价值但在政治上可能颇具争议的战略决策,加剧了美中紧张关系及爆发危机的风险。 美国本星期的一份民调发现,70%的人同意这样的说法,即美国已经变得如此两极分化,以至于它无法再解决美国当前所面临的各类紧迫问题。此前,盖洛普(Gallup)上星期的民调也显示,拜登总统在2021年获得共和党极低和民主党极高支持率导致政党两极分化程度超出了美国历史上任何总统第一年执政时的水平,而在拜登之前,两极分化最严重的第一年出现在他的前任特朗普在位期间。在拜登任总统的第一年,他在民主党中的平均支持率为91%,而在共和党中为仅8%,差距高达83个百分点。 党争殃及对外政策 美国传统上在面对外部威胁时常常能团结一致对外,但鉴于目前党派及社会意识形态之争的两极分化的程度如此之严重,政治分析人士警告说,这将不可避免地殃及美国的对外政策。 民主党在众参两院目前仅占微弱优势,如果他们失去其中任何一个、或两者的控制权,拜登政府的绝大部分立法提案被认为都将严重受阻。 哈佛大学国际关系学教授史蒂芬-沃尔特(Stephen Walt)说,虽然拜登仍然可以推行他的外交政策,但是可能无法跟其他国家谈判任何需要参议院批准的正式协议。 他在《外交政策》(Foreign Policy)杂志撰文说,美国的两极分化已经到了他所谓的“超级极化”(hyperpolarization)地步,而政治极化也是一个外交政策问题,使联邦政府无力在一系列国际问题上无所作为。他在接受美国之音采访时说,两极分化破坏了美国国际承诺的可信度,使其他国家不太愿意调整自己的行为以换取美国的承诺:“这使得拜登的团队更难获得盟友和对手的合作;他们根本不信任我们,因为他们知道我们有多分裂。” 兰德公司国际防务问题专家何天睦(Timothy Heath)认为,美国政治极化已经“处在内战结束以来最严重时期”,党派之间相互仇视的后果也可能超出国内政治的范围。 何天睦对美国之音说,一方面美国社会在中国问题上有广泛的共识,在两党严重不和,白宫仍然展开一系列应对中国威胁的政策,强化美国的战略地位,但是在另一方面,党争日趋激烈的环境加剧了美中两国之间的紧张关系,增加了爆发危机的风险。而且,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如果一旦有危机爆发,党派关系也会增加决策瘫痪的风险。 他在接受美国之音采访时指出,任何导致美军伤亡的军事危机或任何可能最终导致尴尬结果的军事危机都变得更具风险,因为反对派会利用对方的任何失误来抨击执政政府。他说:“我认为一旦爆发危机,政府可能会陷入瘫痪、恐惧、政治失误”。 杜克大学政治学系助理教授雷切尔·迈里克(Rachel Myrick)指出,人们常常认为外部威胁会减少美国的两极分化,因为面对外患,美国会搁置党派政治,强化了国家认同感,最大限度地降低了党派认同的重要性,然而,她的研究发现,这种看法可能并没有事实根据。迈里克分析了从20世纪初开始,美国国内对外国引发的71次安全危机的反应,她说她几乎没有发现任何证据表明安全威胁会持续减少政策制定者或公众之间的两极分化。 观察人士还指出,在美国社会普遍对中国持极为负面看法的大背景下,两党竞相抨击中国。迈里克对美国之音说,如果美国没有出现极端两极分化,特朗普2016年的竞选活动可能不会引起选民的共鸣。如果没有这一点,民主党随后可能不会在2020年的竞选中对中国采取更强硬的立场。 然而,这种被中国学者称为的所谓的两党“逐底竞争”现象也被认为导致美国过高地估计了中国的实力。自誉自1857年以来就一直在挑战传统假设观念的《大西洋月刊》(The Atlantic)援引塔夫茨大学弗莱彻法律与外交学院国际政治学教授丹尼尔·德雷兹纳(Daniel Drezner)的观点指出,立法者“大大高估了中国目前的实力”,尽管中国在科技和军事方面有足够的潜力可以成为美国的对手,但“美国仍然是一个更强大的参与者。” 曾任美国太平洋司令部 (USPACOM)高级中国分析师的何天睦说,在1980年代冷战时期,美国极右翼和极左翼要弱得多,这给了当时的里根总统更大的灵活性,使他可以拒绝过于强硬的政策,来抓住时机与戈尔巴乔夫一起结束了冷战。但是,他说:“今天的情况并非如此。我认为这意味着他们的政客不太可能承担这样的大风险。他们更倾向于采取更安全的立场,即保持强硬的言辞。” 中国问题上的共识与分歧 近年来美国两党尽管在几乎所有重大国际、国内问题上常常势不两立,但是在中国问题上却持有着异乎寻常的相似立场,都主张应该推行强硬的对华政策。例如,《2021年美国创新与竞争法案》由两党13名参议员联署,涉及科技竞争、产业链、中国软实力、地区安全等等一系列领域,堪称近年来美国“硬对”中国威胁最为全面的法案之一。法案由7名共和党议员、6名民主党议员发起。 然而,在另一方面,在党争越发极化的背景之下,两党在新冠疫情、脱钩、对中国基本地位等问题上也存在重大分歧。 美国皮尤研究中心去年的一项调查发现,过半数(53%)共和党人视中国为敌人,而持这一看法的民主党受访者仅占20%。在如何处理美中经济关系方面,党派分歧更大。共和党及共和党倾向的人当中,支持强硬经济政策的人占72%。民主党/民主党倾向的人中只占37%。 美国国会官网上的资料显示,虽然很多涉及到中国的议案都获得了两党的普遍支持,但共和党发起的议案明显多于民主党。目前的117届国会总共提出了涉及到中国的议案总共有505件,其中331件由共和党提出,173件由民主党提出。 民主党多将中国定位为竞争对手,而共和党内很多人则不回避称中国为敌人。布鲁金斯学会中国问题专家、前奥巴马总统亚洲事务的首席顾问杰弗里·贝德(Jefferey Bader)曾专门撰文阐述将中国视为敌人不符合美国利益。 在新冠疫情问题上,拜登政府没有再像特朗普政府那样将矛头直接指向中国。 兰德公司的何天睦说,总的来说,虽然民主党人的立场越来越接近共和党的立场,但两党之间仍然存在分歧。共和党人的批评要严厉得多。并且更倾向于将中国描述为敌人并强调中国构成的威胁。 共和党参议员卢比奥和其他15名参议员最近提起一项议案,对中国阻碍新冠病毒起源调查进行制裁。这一“2022 年冠状病毒起源验证、调查和确定 (COVID) 法案”提议对COVID-19的起源进行可信和全面的国际调查,并制裁中国科学院及武汉病毒研究所的领导层。15名联署议员全部为共和党议员。 在美中国脱钩问题上,美国国务卿布林肯已经指出,与中国“完全脱钩”是不现实的。 杜克大学政治学系助理教授雷切尔·迈里克(Rachel Myrick)对美国之音说,从短期来看,国会两党似乎围绕美中政策展开了很多合作。但是,我怀疑这是否会长期持续。她说:“从根本上说,这是因为美国政治的高度两极分化——尤其是消极的党派偏见——让政客们有动力批评对方。” 随着美国国会中期选举的临近,这位美国政治学者说,她认为我们很可能会越来越多地看到共和党立法者批评拜登政府“对中国态度软弱”。文章来源于互联网:美国两党政治对立日趋极化 如何影响对华政策?

    看看刘学州,就知道这个社会是如何对待孩子的

    题图:来自刘学州微博 刘学州的故事大家应该都看到了。 一个让人无比心痛的多重悲剧。 但是我看到的,是这一步步悲剧的发生,都不是偶然。也不是一句“人生多艰”,就能敷衍过去的。 这个悲剧反映的底层真相,是从孩子被买卖开始,到监护人缺失,到学校霸凌,到猥亵,到网络暴力,到自杀。这里反映的,是这个社会在 15 年的时间里是如何对待孩子的,是法律和社会支持体系的千疮百孔。 1.买卖婴儿,没有法律后果 刘学州应该是在 2006 年出生,不是“古时候”。这个在 2006 年的婴儿买卖事件,是怎么发生的?中国有世界上最精密的户口制度。刘学州后来上了小学,没有户口应该上不了学,他的户口怎么报上的?买卖人口这样的犯罪行为,在精密的户籍制度下,为什么没有被发现? 中国有世界上最先进的监控系统、精密的户口体系、强大的大数据平台,能在人海中精准定位任何一个需要的人,送去“隔离”或者“拘留”,为什么一个活人被买卖,户籍体系里看不到,不能及时制止、纠正,并让肇事人承担相应的法律后果? 2.当四岁儿童没有了监护人,保护体系缺失 从遗书中,我们看到——4 岁时,养父母在烟花爆炸事故中身亡,全身血淋淋、重度烧伤的妈妈躺在床上……小学 6 年转学 5 次,在每一个学校遭遇校园欺凌,被打、被抢吃的、抢文具、推进厕所,被诬陷后老师连反驳的机会都不给,直接打他。餐厅工作人员(校领导的亲戚)给大家发鸡蛋时唯独不发给他,以孤立他……唯一能倾诉的姨妈也去世了…… 一个四岁儿童,监护人都死亡,社会有没有机制,对这个四岁儿童做合理的照顾和安排? 从 4 岁到 15 岁的人生里,他被霸凌,被猥亵。有没有相关机制,让他能够得到帮助,并且让相关人员受到惩罚? 这个领域,和我前面写的文章一样,全球有很多作业可以“抄”。 以美国为例, 每个州政府,都有专门的儿童服务福利部门,有儿童拐卖反应部、儿童虐待举报热线、防儿童虐待办公室、收养办公室、代养服务部门等等。 ▲美国加州社会服务部中文翻译页面 然后每个 County(县),也有相应的儿童保护部门。除了政府之外,还有社工网络,这些社工网络也都是政府负担费用的。 不论任何原因,小孩与自己父母不在一起之后,社工必须在 30 天内调查走访其余亲属,先从 kinship 也就是孩子的亲戚中找到合适的住所安置小孩。而且孩子的抚养由政府提供费用。之后可以走代养(foster care)或者收养(adoption)途径,如果是代养,政府负责给代养家庭每月支付费用。 就是这样看上去已经完备的政府服务,这个领域还是经常上当地新闻,有大量的公众意见和不满,常遭投诉和问责, 也因此需要不断改进工作。 3.性侵儿童,在学校受欺凌,没有法律后果 ▲刘学州遗书截图 学校应该是保护儿童的公共服务机构。 虽然遗书中写得很隐晦,但明眼人都能看出他在初中时受到了男教师的猥亵。猥亵或者性侵属于严重犯罪,性侵儿童的成年人,为什么没有法律后果?而且这不是被街上的地痞流氓猥亵,是人民教师。 教师应该是保护儿童的人,却成了对儿童犯罪的罪人,而且侵犯以后照样当老师,没有法律后果,也没有看到任何措施阻止类似情况的发生。 以前文章讲过的,公权力的存在之所以有法理依据,就是保护弱小。不能保护弱小,那么法律、政策这些公权力存在的意义是什么呢? 4.网络施暴,无管理,也无法律责任 中国的网络,是被看得最严密的区域网。就在这样严密的监控下,还能有逼死人的网络暴力存在,让人不得不问,庞大的网络管理部门,管理的是什么呢? 15岁是未成年,对未成年人的网络保护、网络暴力预防和违规处置在哪里? 有些人说了一个所谓敏感词就能被封号,而上千万条的对一个未成年人的恶意谩骂,倒可以畅通无阻。让人不得不发问,这么严密的互联网管理,目标是什么?想管理成什么样?就是现在这个样子吗? 5.自杀干预的缺失 刘学州已经显示出了自杀倾向时,有没有自杀干预? 这在世界各国也有得是作业可以抄。自杀干预热线,基本上是政府或者政府资金支持的公益组织做工作,如果看到有人有自杀倾向,就可以打 24 小时热线,可以及时干预。虽然效果并不完美,但是社会机制在,是一个兜底。 ▲Photo by https://suicidepreventionlifeline.org/ 所以回看他 15 年的经历,表面上是一个个人悲剧。但如果我们只在个人道德、网络教养方面感叹,是无用的。刘学州一步步走上绝路,是由一系列重大的违法的侵害性事件对个人的伤害造成的。买卖人口、监护人缺失无监护、对未成年人猥亵、长期霸陵、大规模网络暴力、自杀倾向未被干预…… 在这其中哪怕有一步,有了法律的保护和社会的干预,这个悲剧可以不必发生: 婴儿被买卖,没有相关机构出来追究他的生父生母贩卖婴儿的法律责任; 养父母去世,没有相关机构关心和确保他有成长需要的物质和心理支持; 在学校遭遇猥亵,没有相关机构追究学校和性侵嫌疑教师的责任; 15 岁时,通过网络自己找到亲生父母,希望亲生父母能够尽到监护责任,给自己一个固定的住所,生父拒绝他、生母拉黑他,没有相关机构出来追究他的生父生母应尽的监护责任; 遭遇网络暴力,没有相关机构追究施暴者的责任; 有自杀倾向,没有相关机构做自杀干预和营救…… 让人不得不发问,“相关机构”都在忙什么? 杀死他的,表面看是他人的恶意。但“恶意”,其实哪个社会都有。 一个文明社会,需要具备对社会弱势群体的支持保护机制。让“恶”的人有后果,有忌惮。如果没有这个机制,就会肆无忌惮,因为做恶成本很低。说到底,刘学州的悲剧是社会对儿童和弱势群体保护机制的缺失。缺失不只是简单的不作为,而是变相成了恶意杀人的帮凶。 这些理念不是现代才有,中国的春秋时代就已经是常识。童叟无欺,就是知道童和叟都是社会弱势群体。没有监护人的儿童,是弱者中的弱者。对这样一个弱者中弱者,一个已经是满身伤痕的个体,不仅没有社会保护机制,反而让他独自面对公共网络上铺天盖地不受约束的恶言恶语,有这样悲剧的结果,并不意外。 要反思的是,为什么每一步,“相关部门”都缺位,使得对儿童的多重侵害,横行 15 年,毫无后果和成本? 希望一个生命的逝去,除了让人愤怒和哀叹,能够推动社会法制和社会治理层面的改进!对过去发生的,也需要追责。 否则这样的悲剧还会发生,无非是个时间问题。文章来源于互联网:看看刘学州,就知道这个社会是如何对待孩子的

    南京遇害女大学生父亲要求庭审直播:官司打到底

    1 月 25 日,南京遇害女大学生父亲在社交平台发文,称女儿的案子 28 号正式开庭,他要求庭审直播,但是没有得到法院的明确答复。 他称作为受害者家属 " 没有什么好顾虑的事情 ",只想抱着坚定的信念" 一定要这个官司打到底,打到赢,要求凶手死刑 "。 全文如下: 今日头条的网友大家好,我是南京女大学生李倩月的父亲李胜,前两天,我们收到了法律的开庭通知,开庭通知书上写的是 28 号正式开庭,27 号开庭前会议。 我昨天下午到了西双版纳,直接去了趟法院,见到了法官,他当时又拿出庭前会议和开庭通知书两份,让我们签署了。 我们觉得,在春节前开庭,对大家都不方便,因为毕竟是节假日嘛,我们本来想申请延期,但是一直没有得到答复。 此外,我们要求庭审直播,这个要求吧,我们一直在提一直在讲,我们跟媒体讲,跟记者讲,但是法院一直不给很明确的答复。 从我们受害者家属来说,都没有什么好顾虑的事情,不知道法院有什么好顾虑的。 我们抱着坚定的信念,一定要这个官司打到底,打到赢,要求凶手死刑。 >>> 相关新闻 2020 年 7 月 9 日,南京女大学生李某月离开与男友洪某同住的小区后失联 ; 2020 年 8 月 4 日,云南勐海警方通报,李某月于 7...

    Breaking

    肯塔基法官遭枪击命丧办公室 凶嫌动机不明

    肯塔基州州长贝希尔(Andy Beshear)在社群媒体X发表声明表示,列彻尔郡(Letcher County)地方法院一名法官19日下午在办公室遭枪击身亡。声明写道:「这世界有太多暴力,我祈祷能有迈向更好明天的途径。」 贝希尔并未对枪击案提供细节。不过,列彻尔郡法医弗乐尔(Perry Fowler)对国家广播公司(NBC)表示,遇害者是54岁法官穆林斯(Kevin Mullins)。 列彻尔郡地方法院位于怀特斯柏格市(Whitesburg),距离州府路易维尔(Louisville)东南方约200哩。 肯塔基州州警表示,一名嫌犯已经在押,行凶动机仍不清楚。 州警盖哈特(Matt Gayheart)说,目前仍处于调查初期,刑事人员正在设法拼凑各种消息与证据。 根据列彻尔郡地方法院网站数据,穆林斯为第47区域法院法官,主管青少年案件、市政府与郡政府法规、轻罪、交通违规、传讯、重罪合理根据听审、2500元以下小额犯罪、5000元以下民事诉讼、自愿与非自愿精神治疗以及家暴案件。 列彻尔郡中央高中(Letcher County Central High...

    思科展开今年第二波大规模裁员行动 湾区超过800名员工受影响。

    「旧金山纪事报」(San Francisco Chronicle)报导,思科公司(Cisco Systems)终于公布了今年第二轮大规模裁员的范围,并透露了对湾区员工的影响。 这家科技巨头上个月宣布,随着公司向人工智能和网络安全方向发展,将裁减全球 7% 、相当于约 5900 名员工。思科直到 9...

    Dreamforce继续留在旧金山?市长布里德称得到保证

    旧金山市长布里德(London Breed)在全市规模最大的年度峰会Dreamforce上表示,她已获得保证,明年Dreamforce峰会仍将留在旧金山。 Dreamforce峰会的第二日,当布里德被问及是否得到保证,旧金山市将在明年继续举办Dreamforce峰会时,她表示:「我已经得到了一些保证。」然而,她拒绝透露从Salesforce及其首席运行官宾尼奥夫(Marc Benioff)那里得到的具体细节。 「举办大型活动是旧金山的专长,这是我们最擅长的事情。」布里德说,「我们看到其他峰会的承办者表示,『我们的与会者在拉斯维加斯有点太分心了。』」 宾尼奥夫曾对旧金山标准(San Francisco Standard)曾表示:「只要一切顺利,我愿意继续留在旧金山。」他说,道。「如果一切都顺利,为什么不呢?」 这位科技业亿万富翁之前曾威胁将会议移到其他城市。后来,他表示这些言论旨在推动该市领导人让旧金山变得「干净和安全」。 据报导,Salesforce此前曾告知旧金山市府领袖,除非能证明旧金山是一个「安全可靠的环境」,否则该公司不会承诺2025年在此举办Dreamforce。 布里德表示,Dreamforce峰会预计将为旧金山带来超过9500万元的消费。她说,加州公路巡警为此次会议提供了额外的安保措施。并补充道,大型会议和活动是展示旧金山市中心既可服务商业也可提供娱乐的最佳方式。她特别提到靠近马氏孔尼中心的爵士酒吧Dawn Club,「人满为患,大家玩得很开心。」 今年在旧金山举办的会议数量比2023年有所减少,相关的酒店预订也有所下降。几家科技公司,包括Red Hat、Twilio和Workday,已取消了在该市举办会议的计划。但布里德表示,2025年和2026年的商业活动将有所增加。

    旧金山市长候选人麦法恩拜会世报:保护亚太裔公共安全

    旧金山市长候选人麦法恩(Mark Farrell)18日拜会旧金山世界日报,并与总经理李铭滨(Robert Lee)座谈。麦法恩表示,这次竞选市长,是为了将旧金山带回到正确的方向。 他的政纲将聚焦在增加警力改善社区治安、教育、支持小商业、彻底安置无家者等议题,并将全力保护亚太裔公共安全。 麦法恩在与李铭滨总经理座谈时回忆,他非常怀念曾与前旧金山市长李孟贤并肩工作的六年。他时任市议员预算委员会主席,当时的城市警力充沛,道路整洁,旅游业与小商业蓬勃发展。他惋惜在过去五年里,有超过25%,约600名警员辞职或退休,警察学院最近的一次招募仅有19名新警员。这使得城市的安全性无法保障。 他表示,这次的竞选就是要让旧金山重回正轨,重现曾经的繁荣有序与安全。 本次拜会上,麦法恩多次向本报了解华裔社区读者们所关心的社区议题和生活中面临的最大挑战。他还提及城市小商业面临种种困境。他指出,在此状态下,不能支持K提案关闭海傍大道,因此举将会给地方小商业带来更大的阻碍和困境。 面对读者关心的公共安全游民与毒品等问题,麦法恩给出具体的治理措施。他说,要从根本上解决毒品问题,限制毒品交易,为无家者提供合理的庇护和治疗。循序渐进的改善这一环节,而不是临时的强制性的驱赶,否则是治标不治本的做法。 针对华人社区关心的公共安全,麦法恩提出,优先和加快招聘精通粤语和国语的警察;恢复社区大使巡逻,尤其是在亚太裔人口密集的社区;确保所有交通局(SFMTA)的轻轨、公车和公共交通站点安装正常运行并受监控的摄像头;在公共交通工具上扩大制服警和便衣警的保障;向旧金山地检处提供额外的预算资源,以增加对受害者服务的支持人员。 麦法恩认可中文媒体在连接主流社会与华人社区间的重要桥梁作用,并感谢世界日报在鼓励亚裔选民投票上所做出的努力。 李铭滨感谢麦法恩拜访。他表示,世界日报的宗旨是为华裔社区服务,搭建与主流社会的文化桥梁,积极推广选民投票工作,共同推动亚裔在全国的地位与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