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 menu items!

    忧自闭症、过动症孩子受异样眼光 医:倡议神经多样性

    台湾认知功能促进协会理事长甄瑞兴(左起)、美国Telos机构专家Tony Hansen、Dr. James Palmer、Tony Mosier、立委林月琴、范云、国教行动联盟理事长王瀚阳、董氏基金会董事吴佑佑,14日在立法院举办「青少年情绪障碍不漏接、辅导专业团队一起来」记者会,呼吁政府未来应创建针对青少年需求的相关照护中心。(记者许正宏/摄影)

    孩子患过动症、自闭症等属神经多样性族群,常因家长对孩子生病缺乏病识感,或忧心孩子被粘贴负面标签,不愿陪同就医。台湾认知功能促进协会理事长甄瑞兴说,政府应正视青少年情绪障碍,避免在升学阶段误入歧途,造成严重家庭及社会问题。

    近期学校内发生多起青少年犯罪事件,以及青少年自杀、自残、忧郁、焦虑等行为,依卫福部统计,15至24岁自杀率逐年攀升,去年每10万人达10.9人,不容忽视。台湾认知功能促进协会、立委林月琴、立委范云今天举行「孩子的情绪障碍我们接住了吗?导入国外照护模式完善成长陪伴」记者会,呼吁政府应给予资源解决青少年情绪障碍问题,提供专业照护。

    甄瑞兴说,神经多样性是指人脑和认知的多样性,如社交、学习、注意力、情绪与心理功能等,并扩及多种与神经发展相关族群,包括过动症、自闭症、妥瑞氏症、亚斯伯格症候群、发展性障碍、注意力不集中等。为避免孩子被粘贴过动症、自闭症等负面标签,应借由精神分裂症更名为思觉失调症的经验,过动症、自闭症等也应通称为神经多样性。

    林月琴说,台湾每年出生14万名新生儿,以神经多样性盛行率2.5%估计,每年约3500名需要接受特殊教育;近年来,政府积极推展早疗,估计约有三分之一已在13岁前接受协助,但仍有约2000人被「漏接」,政府应提供家长、老师更多的专业知识及训练,守护青少年。

    范云说,为了能够有效接住青少年的情绪障碍,应设立更专业的辅导人力制度,提供年轻族群专业性的心理支持与个案照护服务,而在医学和司法机构之外,应同步思考在社会中也能够创建专业

    青少年情绪障碍专业人力,通过治疗和专业引导孩童逐步回归正常生活。

    美国犹他州Telos机构的儿童及青少年精神医学专家James Palmer 提到,美国很多专家已逐渐不将自闭症和过动儿等状况视为疾病,而是归类为神经多样性的症状。他说,社会链接有不同架构、功能和品质,交互影响个人的社交链接状态,在社交链接的发展上存在可修复的空间,因此大脑的发展和情绪调节是互相影响,而大脑发展韧性有助于情绪调节。

    国教行动联盟理事长王瀚阳说,学校支持系统对情绪障碍学生很重要,但政府于学生情绪照护资源有限,导致学校出现教师与特教教师的合作不足现象。若要能有效创建孩子们的心理韧性,提升面对压力和挑战时的应对能力,不仅需要家长的正面支持与赞美,更需要学校鼓励学生参与课堂,提升教师与学生的对话。

    董氏基金会董事吴佑佑说,台湾多数的家长仍未知「神经多样性」一词,若能通过推广帮助大家认识神经多样性,民众才能及早觉察并采取正确的应对与处遇。

    热点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