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 menu items!

    女高中生异位性皮肤炎频抠 口服小分子药物缓解搔痒

    亚洲大学附属医院皮肤科医师沈冠宇说,异位性皮肤炎是常见的慢性皮肤发炎疾病,主要特征就是痒及干燥。(亚洲大学附属医院提供)

    1名高三女生为准备学测忙碌,还饱受异位性皮肤炎困扰,由于长期抠抓发痒的手脚及颈部皮肤,导致出现苔藓化及大面积伤口,让她上学时总是欠缺自信。医师尝试传统治疗方式无效后,建议改用口服小分子药物,才大幅减轻搔痒感。

    亚洲大学附属医院皮肤科医师沈冠宇说,异位性皮肤炎是常见的慢性皮肤发炎疾病,主要特征就是痒及干燥,一旦搔抓,后续会出现发红、脱屑、流汤流水症状,随着病情继续进展,皮疹会越来越粗厚,导致出现苔藓化或痒疹及大面积的伤口合并细菌感染。

    他说,皮肤发炎除了会影响睡眠品质,对求学阶段的儿童、青少年也常因此被同侪排挤,像这名女高中生就曾一度抗拒上学,家庭关系陷入紧绷。

    沈冠宇说,当异位性皮肤炎急性发作,需要强而有力的抗发炎药物来灭火,利用抗生素治疗潜在的细菌感染也是重要的一环。传统来说,此阶段口服类固醇是重要的武器,然而随着发炎逐渐抑制,会渐渐减低剂量并在数周内停掉口服类固醇的使用。

    等到进入亚急性期后,就会评估改用「免疫抑制剂」衔接治疗流程,此时需要规则抽血回诊,监控各种免疫抑制剂可能造成的副作用及血液变化,以求更稳定的发炎控制,若病灶遍及全身的病人也会辅以紫外线光照治疗,除了能抑制错乱的免疫发炎反应,更可以为后续生物制剂及口服小分子药物打下基础。

    女高中生后来同意采用「口服小分子药物」(JAK抑制剂) ,对于控制中重度异位性皮肤炎成效良好,经服药后两天,症状明显改善许多,也让她更专心准备考试,但因口服药恐影响血球及肝肾指数,有引起肺结核、B型或C型肝炎恶化的风险,务必每3个月抽血检验追踪。

    沈冠宇提醒,发炎缓解后最常被忽略的就是抗痒基础治疗,包括规则使用保湿剂、补充水分以及避免接触刺激物或过敏原,其中,涂抹保湿乳液修复破损的皮肤障壁最为重要,因为患者皮肤比较脆弱,容易因刺激引起严重发炎。

    女高中生因异位性皮肤炎急性发作合并细菌感染。(亚洲大学附属医院提供)

    热点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