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印度洋地震和海啸灾难今天届满20周年,当时印尼苏门答腊西海岸发生规模9.1地震引发巨浪,席卷印尼、斯里兰卡、印度、泰国等国沿海,造成10多国逾22万人死亡。
法新社整理这场史上最致命海啸的影响如下:
断层破裂
大海啸是因为地震造成断层破裂引发,在2004年12月26日上午7时59分前数秒钟发生的海啸,掀起超过30公尺高巨浪,释放出相当于2万3000颗广岛原子弹的能量,造成大规模破坏。
最初记录的地震规模为8.8,之后美国地质调查所(United States Geological Survey)正式修正为规模9.1,深度30公里,震央距离苏门答腊海岸241公里。
死亡人数惊人
根据全球灾害数据库EM-DAT数据,大海啸共造成22万6408人死亡,印尼死亡人数为16万5708人,其中灾情最惨重的是苏门答腊北部,超过12万人死亡。
巨浪绕过印度洋,数小时后侵袭斯里兰卡、印度和泰国。
波浪最快的传播速度超过每小时800公里,是子弹列车速度的2倍以上。
根据EM-DAT,斯里兰卡有超过3万5000人死亡,印度1万6389人,泰国8345人,索马里近300人丧生,马尔代夫100多人死亡,马来西亚和缅甸数十人丧生。
流离失所,重建
根据联合国,大海啸导致超过150万人流离失所,国际社会承诺提供约140亿美元的救灾资金。数十万栋建筑物被毁,在某些情况下整个社区无家可归。
大幅重建让受灾最严重的班达亚齐(Banda Aceh)发生重大变化。根据印尼政府,仅在印尼最西部的亚齐省(Aceh)就重建超过10万栋房屋。
预警系统
大海啸也让人们重新思考印度洋盆地周围沿海社区的准备情况。
地震发生时,印度洋没有预警系统,但现在,全球1400个监测站将海啸形成的预警时间缩短为几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