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冷冬天,适当活动可改善疾病与不适,但对年老、受伤或疾病限制活动能力的卧床者,是可遇不可求的事。台北市立联合医院仁爱院区中医科主治医师林舜谷表示,照顾者可协助按摩穴位,并进行肌肉与呼吸训练,也可用豆蔻、茴香烹煮料理食补等方式,减缓卧床者因为「不动症候群」导致的诸多症状与风险。
林舜谷说,适当的活动对肌肉、骨骼、关节、心肺乃至内脏功能的健康至关重要,然而许多须长期照顾的患者,因为年老、受伤或疾病限制活动能力,甚至须长期卧床,也成为「不动症候群」,又称「废用症候群」的苦主,出现肌肉力量减弱、关节活动受限、血液循环不良、心理问题,增加褥疮、感染及心肺功能衰退的风险。
不动症候群主要症状:
1.肌肉力量减弱:长期不活动会导致肌肉萎缩和力量下降。
2.关节活动受限:缺乏运动使关节僵硬,活动范围缩小。
3.血液循环不良:长期卧床可能引起四肢血液循环不佳,导致水肿或压疮。
4.心肺功能下降:活动量减少会使心肺耐力降低,出现呼吸困难或心跳加快等情况。
5.心理问题:长期不活动可能引发焦虑、忧郁等心理问题。
不动症候群常见于因为疾病或心理因素而活动受限的人,包括中风、帕金森氏症、心脏衰竭、严重关节变形或重度忧郁症患者。林舜谷提醒,照顾者可通过经络按摩帮助患者提升活动能力,改善局部循环,并减少关节僵硬与褥疮风险。另,高蛋白饮食不耐受的患者,他建议照顾者在烹煮肉类时加入豆蔻、茴香,搭配消化良好的汤品、粥类或细软食物,有助于提升营养吸收、避免肌肉流失,也可协助肌肉训练与呼吸训练、翻身与拍背,都有利于减缓病情。
针对呼吸训练,林舜谷提到,噘嘴式呼吸(Pursed Lip Breathing)可让呼吸道在吐气时保持一定的压力,降低肺泡塌陷的风险、训练呼吸肌肉力量,也能增加肺部气体交换功能,并利用放松技巧减轻焦虑,降低呼吸速率,缓解呼吸困难。
一、穴位按摩
1.踝关节活动障碍
商丘穴:位于脚内踝前下方,压按时有明显酸胀感。
丘墟穴:位于脚外踝前下方凹陷处,压按可促进踝关节循环与灵活性。
2.髋关节僵硬
髀关穴:大腿前面,髂前上棘与髌底外侧端的连接上,屈股时,与会阴相平的缝匠肌外侧凹陷处
足五里穴:大腿内侧根部,耻骨结节下方,当气冲直下3寸,长收肌外缘凹陷处。压按有助于髋部灵活度提升。
3.臀部压迫与褥疮
八髎穴:位于荐骨后侧,分布于骶骨后孔,按摩可促进腰臀部的血液循环。
承扶穴:位于臀部中央,臀沟上端,压按可放松臀部肌肉并减少压疮风险。
二、药食调理
1.豆蔻:温中行气,促进消化,缓解腹胀不适。
2.茴香:助于肠胃吸收,增强食欲,适合老人或卧床者。
三、肌肉训练与呼吸训练
1.肩关节与肘关节训练:单手或两手将约600克的装水宝特瓶向头顶举起、放下,进行上肢屈伸运动。
2.腿部训练:踮脚尖或扶着桌子进行起立坐下,帮助下肢恢复力量。
3.噘嘴式呼吸:
(1.)选择舒适的姿势:平躺时,将床头擡高45至60度,膝盖弯曲;或采取坐姿,身体坐直,头部微微前倾,双手放在大腿上或支撑在桌面上,放松肩膀。
(2.)吸气:闭上嘴唇,通过鼻子缓慢深吸气,感觉腹部随着吸气而鼓起。
(3.)短暂屏息:吸气结束后,闭气约3秒钟。
(4.)吐气:噘起嘴唇,像吹口哨或吹蜡烛般,通过口腔缓慢将气体吐出。吐气时间应为吸气时间的两倍,若吸气时心中默数1、2,吐气时则数1、2、3、4。
(5.)重复练习:每天练习10分钟,每日4次,包括早上、中午、下午、晚上,但避免在饭前或饭后一小时内进行,以防止呛咳。
四、完全卧床患者的翻身拍背与局部按摩
1.翻身拍背:每2小时进行一次翻身,并轻拍背部,减少痰液堆积与感染风险。
2.局部按摩:对长期受压的部位,包括臀部、背部,按摩八髎穴与承扶穴,改善循环、避免褥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