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肠出血难以诊断,仅占肠胃道出血5%,传统检查更难以触及,台南一名82岁的陈姓妇人半个月前在解便时,发现变为软质黑色,且自身偶尔还会头晕无力,赶紧到医院就诊,但检查一直未找到明确出血点,经奇美医院胃肠肝胆科主治医师吴佩叡诊断,研判是小肠出血。
吴佩叡表示,陈姓妇人因患有末期肾脏病,每周需规律洗肾3次,但近期发现排便竟是黑色软便,吓得赶紧到医院就诊,起初怀疑是消化道出血,安排检查却无法找到出血点,黑便也没有改善,研判是小肠出血,通过「胶囊内视镜」及气囊式小肠镜检查,果然发现是小肠出血。
他提到,小肠长度长达5至6公尺,位于肠道的中段,出血时不像胃、十二指肠及大肠出血可经由传统胃镜、大肠镜诊断治疗,且小肠出血不常见,仅占肠胃道出血约5%,不过,若是老年人、慢性肾脏病、心血管疾病、肝硬化或使用非类固醇抗发炎药、抗凝血剂或抗血小板药物等患者,小肠出血的几率就会比较大。
吴佩叡说明,胶囊内视镜是做成「胶囊形状的相机」,大小约2.4公分乘以1.1公分,由病人吞入后可在肠道内连续拍照8至12小时,可完整「看」到小肠内的疑似病灶,不过胶囊内视镜只能「看」而无法做治疗,因此会根据胶囊定位结果,再搭配由口或肛门做气囊式小肠镜检查并进行止血。
吴佩叡也指出,胶囊内视镜不适合有肠胃道狭窄、阻塞、装心脏节律器或怀孕等的病人,而年长者若难以吞咽则会通过胃镜放置,胶囊内视镜拍摄后会由消化道自然排出人体,目前若病人若重复做过2次以上胃镜、大肠镜,且电脑断层或核医出血扫描无法找到出血原因时,健保会给付此项检查。
陈姓妇人通过胶囊内视镜及气囊式小肠镜检查止血后,症状已显获得改善,且排便及颜色正常,体力更恢复续多。吴佩叡强调,民众若出现黑便、暗红便、血便、不明原因的慢性贫血及腹痛,应尽早就医,并根据医师建议进行相关检查,厘清病灶并治疗,避免病情恶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