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股市相对于美国公债的价位已涨到互联网泡沬(又称dot-com泡沫、达康泡沫)以来最膨风水准,不少投资人对于大型科技股在内股价对接下来走势愈来愈感到不安。
美股周四再创下历史新高,彭博数据显示,史坦普500指数所谓「预估获利殖利率」(forward earnings yield)──即预期获利除以股价的比率──已降至3.9%。同时,美国公债卖压推升美国10年期公债殖利率至4.65%。
这表示两者之间的差距,即所谓的「股票风险溢酬」(equity risk premium)──投资人因持有股票风险所要求的额外溢酬──已降至负值,并达到2002年网络泡沫破灭时的水准。
资产管理公司GMO资产布局共同负责人Ben Inker说:「投资人等于是在说:我想持有这些主导走势的科技股,且愿意在几乎不要求风险溢酬的情况下这么做。我认为这种心态已经疯狂。」
分析师表示,业内形容美股价位之高已成为「所有泡沫之首」,理由是基金经理人争相布局美国经济和企业获利成长的强劲表现,很多投资人也不敢冒险将「科技七雄」排除在投资组合之外。
传统上建构的股票风险溢酬,有时也会称为「联准会模型」(Fed model),因为葛林斯班在担任联准会(Fed)主席期间曾多次指涉这一概念。
不过,这个模型也不乏批评者。AQR基金公司的创办人Cliff Asness在2003年一篇论文中,批评公债殖利率根本是「无关」的指针,并指出股票风险溢酬并不能预测股票回报。
目前,有些分析师采用一种不同的股票风险溢酬计算方法,是将股票的获利殖利率和经通膨调整后的美国公债殖利率来比较。BCA Research资深分析师Miroslav Aradski表示,从此方式计算,股票风险溢酬也「处于自互联网泡沫时期以来最低水准」,但尚未进入负值区间。
Aradski说,股票风险溢酬还可能低估了股票的膨风程度,因为这种计算方式隐含假设了获利殖利率足以代表未来股票的实际总回报。
有些市场观察人士采用了完全不同的衡量标准。知名纽约大学史腾商学院财金系教授亚斯华斯.达摩德仁(Aswath Damodaran)便强烈批评Fed模型。他表示,计算股票风险溢酬的正确方式,应该以现金流和现金支付比率的预期作为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