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 menu items!

    封面故事/从尝试到上瘾 子女碰毒 家长怎么救?

    从2013年开始,芬太尼致死案例较之前快速成长。(图/123RF)

    纽约几位心理专科以及内科医师表示,诊所里的医师很难见到这类芬太尼(fentanyl) 成瘾患者,因为他们需要去专门的机构接受治疗。另外,这些专门的治疗机构也对患者的资讯保密,因此很难取得他们的数据。记者与纽约州卫生局和纽约市卫生局联系,寻求华人滥用的芬太尼数据,但截至发稿时,没有收到州卫生局回音,市卫生局仅提供一般资讯。

    纽约佩斯大学(Pace University)健康科学系副教授史律说,许多年轻人就是从聚会上开始尝试鸦片类药物(Opioids)而成瘾的。目前,许多非鸦片类违禁药物中都混入了芬太尼。由于它具有提升「欣快感」的作用,有些年轻人用它追求飘飘欲仙的欣快感。与其他族裔相比,亚裔在芬太尼滥用上要「好一点」,华裔和日裔比较好,沾染芬太尼的较少。他指出,预防芬太尼成瘾的方法就是「避免接触芬太尼」。

    ★新型芬太尼 易上瘾致命

    史律博士的研究内容包括成瘾者的言行、成瘾至过世前的成本计算,包括精神服务、电子治疗、治疗后协助复原。目前,美国的药物成瘾主要是鸦片类药物,芬太尼是其中的一种。他研究后发现,鸦片类药物一旦成瘾,很难治愈,且复发率达50%。他指出,芬太尼的挑战已经不仅仅在于鸦片类药物的上瘾,而是它的毒性强,「有人服用一点就能致命」。

    他表示,不管是华人移民第一代,还是美国出生的第二代,都不太能融入美国社会某些场合。华人父母常担心孩子在学校社交不够,不被邀请参加同学派对。「不被邀请虽然未必是好事,但从预防芬太尼成瘾角度看,可能对华人孩子起到保护作用。」

    芬太尼滥用后常会产生精神和行为障碍,需要看医师。如果发现孩子有芬太尼症状,就要带他们去看家庭医师。他说,刚开始滥用鸦片类药物时,家庭医师就能解决,言行严重者要看精神科医师。但是,华人家庭对看精神科医师有耻辱感,担心去看精神医师影响孩子的未来,拒绝就医往往耽误了治疗时机。

    他说,若是最初时不治疗,孩子上瘾了就会去街头买药,满足毒瘾。因此,华人家长发现孩子精神行为出现异常,要带他们去看精神科医师。「如果需要戒毒,要送他们去专门的戒毒机构戒毒。」

    非法制造的芬太尼可以是液体、粉末或压成药丸。(图/123RF)

    ★滥用药物者 有三种迹象

    纽约州卫生局网站(www.health.ny.gov)刊登文章称,全国因吸毒过量死亡人数创历史新高。其中芬太尼和赛拉嗪(Xylazine)等有害添加剂的普遍存在与不受管制的毒品供应,导致吸毒过量死亡人数上升。在可卡因、海洛因、摇头丸中都发现了添加剂。它们被压成药丸,人们无法通过视觉、嗅觉或味觉来检测。「这增加了使用毒品的人过量服用的风险。」

    鸦片类药物是一类可减轻疼痛(包括身体疼痛、心理疼痛和情绪疼痛)的物质。鸦片类药物可以是天然存在的、半合成的(在实验室中制造,但结构类似于天然的)或合成的(在实验室中制造,结构不同于天然的)。目前,最常用的鸦片类药物是:处方鸦片类药物、海洛因和非法制造的芬太尼及其类似物。

    鸦片类药物进入人体后,可以附着在大脑中的鸦片类受体上以减轻疼痛,但会引起嗜睡等其他影响。服用者可能会对鸦片类药物产生生理依赖,在服用或使用期间出现鸦片类药物戒断症状,并最终发展为鸦片类药物使用依赖,即上瘾。

    非法制造的芬太尼及其类似物比合法生产的鸦片类药物的药效更强。芬太尼在美国各地的分布愈来愈广泛。它通常被添加到其他物质中或完全取代其他物质。「这是在街头经销商或终端用户不知情的情况下进行的。」含有芬太尼或其类似物的物质,即使是非常少量,也会大大增加过量和死亡的风险。

    非法制造的芬太尼可以是液体或白色或棕色粉末、压成药丸,通常被故意地标记为真药,如奥施康定(OxyContin)或赞安诺(Xanax),与其他非法物质混合,包括海洛因、甲基安非他命和古柯碱。鸦片类药物用户会出现以下的迹象,包括身体、行为及环境变化的标志。

    1.身体迹象:食欲不振、体重减轻、强烈的流感样症状(恶心、呕吐、出汗、手抖、瞳孔扩大)与鸦片类药物戒断有关,穿长袖或其他遮盖手臂的衣服可能表明注射毒品,小瞳孔、呼吸频率降低、嗜睡或反应迟钝等与鸦片类药物使用或中毒有关。

    2.行为迹象:态度改变、避免与家人或朋友接触,其朋友、嗜好或活动发生变化,学业成绩或工作表现下降,孤立和行为改变,喜怒无常,易怒、紧张、焦虑、头晕,甚至有违法行为。

    3.环境变化的标志:药物流失,汤匙或瓶盖烧焦或丢失,出现注射器,小袋子里有粉末残留,鞋带或皮带丢失。

    许多青少年在朋友引诱下接触毒品,终至上瘾。(图/123RF)

    ★治疗方法 用小毒换大毒

    史律透露,对鸦片类成瘾的治疗方法是使用另一种鸦片类药物,即每周服用低剂量的药物,「小小满足一下」患者需求。医师不能把药物一次发完,而是病人每周来取两到三次。「病人每周去门诊两三次取药,很难坚持。」为了防止复发,目前不少医师认为病人最好需要终身服药,好在药物长期服用,未见有太大副作用。

    他曾经设立一个项目,试图探索用身心练习的方式防止病人复发,如静坐及冥想等。但是,患者很难坚持。他说,这些成瘾者多是没有稳定工作,也没有稳定住所。「计划进行到现在,这种身心疗法对生活不稳定的成瘾患者存在难度。」

    他说,美国有些地方设立「毒吧」,为上瘾者戒毒。「这种方法不是戒毒,而是减毒。」例如,华盛顿州的西雅图设立这样的毒吧,给上瘾者安全注射低剂量毒品,透明公开,可以降低上瘾者的死亡率。这种方法欧洲国家已经用了很多年。

    ★预防上瘾 不要以身试毒

    纽约江杰刑事司法学院(John Jay College of Criminal Justice)社会学系教授李安娜指出,一些不法商贩把含有芬太尼的产品送入酒吧和聚会场所,引诱青少年上瘾。许多青少年不知道芬太尼的危害性,在朋友和同学的劝说下服用这些毒品,感觉很舒服,上瘾后继续购买,最终导致死亡。

    预防上瘾,不要以身试毒。她建议,成年人要尽量小心使用鸦片类止痛药。如果上瘾,也应该向专业机构求助。预防用药过量,可与其他人一起使用并轮流用芬太尼试纸测试药物,查看药物是否含有芬太尼。要避免药物混合,一起使用不同的药物会增加过量服用的风险。服用速度要慢,少量。

    华人家庭应该从小就对孩子进行预杀毒品的教育。家长要教育孩子,芬太尼很危险,一定不要尝试。使用芬太尼就像去赌博一样,会上瘾,深陷其中而不能自拔。但是,孩子总是要上学,可能会受到同学的影响,有的可能已经吸食毒品。「如果孩子不幸尝试了芬太尼,要勇于向专业机构或医师求助。」

    娱乐场所提供的免费的饮料和食物可能是非法分子放置的诱饵,引诱青少年尝试芬太尼或其他毒品,最终成为他们稳定的消费者,为他们赚钱。「孩子一旦上瘾,就被芬太尼生产者控制了。」因此,家长要教育孩子不要尝试娱乐场所的饮料和食物。

    她说,有的不法分子利用社群媒体销售芬太尼。因此,家长要关心孩子,与孩子创建信任和沟通,并关注和教育孩子如何管理使用社群媒体帐号,防止孩子在社群媒体上购买芬太尼。

    家长要注意孩子的状态,看看是否有服用芬太尼过量的症状。纽约市卫生局网站发文表示,鸦片类药物过量的症状包括:反应迟钝或失去意识、呼吸缓慢或停止、嘴唇或指甲发青、发灰或发白,打鼾或发出咕噜声。芬太尼过量用药也可能出现其他症状,包括下巴、胸部或躯干僵硬或木讷、心跳缓慢或不规则、癫痫样症状,如四肢抽搐和肌肉痉挛。若有类似情况,应及早看医师。

    热点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