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 menu items!

    干癣不只皮肤脱屑 脂肪肝、糖尿病、虹膜炎都是共病

    干癣是一种慢性非传染疾病,无法完全根治,须持续稳定治疗,现已有新型新型口服小分子标靶药物,治疗效果显著。(记者廖静清/摄影)

    干癣令人困扰,初期症状为红皮、斑块、脱屑,若不持续治疗,放任皮肤发炎,会引发其他共病。台湾皮肤科医学会理事长赵晓秋表示,世界卫生组织已于2014年正式将干癣列为严重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显现这疾病对健康的威胁。

    赵晓秋说,皮肤是人体最大的器官,皮肤疾病种类众多,属于自体免疫疾病的干癣,无法完全根治,必须持续性地接受治疗。这十年来,干癣照护已有了很大进步,新型口服小分子标靶药物可有效控制症状,且用药更便利,是中重度干癣治疗新武器。

    台湾约有20万名干癣患者,高达八成的干癣病灶会发生在头皮,导致掉屑、又痒又痛甚至落发,严重影响外观。台湾干癣暨皮肤免疫学会理事长蔡呈芳说,干癣是常见的慢性皮肤发炎病变,男性罹患率比女性高1.6倍。目前每年添加约3000人,其中有二成为中重度患者,如不稳定治疗可能引发全身系统性疾病。

    蔡呈芳提到,患者常伴随轻微的脂肪肝及肠道吸收障碍,关节炎、糖尿病、心血管疾病、代谢症候群、虹膜炎也都是干癣的共病。有高达八成的患者曾因干癣而出现忧郁症状,有一半患者对于自己的职涯发展不敢抱有期待。

    干癣原因尚在研究中,蔡呈芳表示,有二至三成患者是因为基因体质的家族史,大部分则是后天因素引起,包括外伤、感染、药物、内分泌变化、压力大。其好发年龄有二个高峰期:30至39岁、60至69岁,正值家庭照顾及职涯重要发展阶段,易受疾病影响而受限。

    台湾皮肤科医学会发言人黄毓惠说,干癣非常顽固,有些民众会尝试草药、喝蛇汤、泡盐水、吃灵芝等偏方,反而造成病况恶化。传统治疗以类固醇药膏、口服药物为主,大多能有良好控制;针对中重度患者,有光照治疗、口服药物及生物制剂等多元治疗。

    现有治疗选择虽多、但并非所有患者的期待都能得到满足,黄毓惠提到,现在已有新型口服小分子标靶药物,临床证实治疗效果好、效期长,相较于传统治疗的副作用更少,可大幅改善头皮、指甲、手掌心等特定部位的皮肤状况。

    台湾干癣协会秘书长王雅馨分享自身罹病经验,20岁时后脑莫名结痂、白屑落不停,以为是青春期症状,后来严重发作,痒、痛、热难耐,接受治疗才好转。但干癣的健保限制仅能给付2年,药费鲜少有患者能自行负担,她呼吁,干癣患者多正值劳动生产力年纪,若无法稳定工作,对国家经济是一大冲击,政府应正视干癣的治疗需求。

    热点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