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 menu items!

    欧中智库选后对话:欧盟换届双边关系挑战不会变少

    欧洲议会前方广场在选前提醒投票标语。(中央社)

    欧洲与中国智库学者在探讨欧盟大选后双边关系的论坛上各说各话,中方强调欧盟对中国电动车征反补贴税是双重标准,欧方则指中国面对国际问题仍有陡峭学习曲线,欧中关系挑战不会变少。

    欧洲议会(European Parliament)6月上旬大选结果改变了欧洲联盟(EU)的政治光谱,智库欧洲政策中心(EPC)今邀中国学者出席论坛,探讨欧中关系的未来。

    欧洲政策中心首席执行官兼首席经济学者楚雷格(Fabian Zuleeg)首先指出,虽然新一届欧洲议会极右派大增、变得更分歧,但欧盟政策大方向不会改变,包括竞争力和涵盖经济安全的安全议题,都仍是重中之重,因此欧中关系的挑战不会减少。

    他认为欧盟在新一届5年政治任期中,将聚焦在降低欧洲经济的脆弱点,在竞争力目标下会有更积极的产业政策。虽然欧、中都不想要贸易战,但存在贸易紧张升高的风险,一些以牙还牙的措施会持续。

    中国「全球化智库」(CCG)创办人王辉耀则期待欧中关系有新开始、新进展,并表示欧盟对中国进口电动车加征关税是「双重标准」,因为欧盟朝洁净能源转型,需要更多电动车、太阳能板等等,却对中国进口产品加税,是「违反潮流」。

    王耀辉特别提到欧盟这次暂时性关税预定自7月4日开始生效,正好是美国独立纪念日,「我不愿作太多政治化的联想」,呼吁欧盟不要太紧随美国,对于将中国定位为「体制性对手」应有更多独立的思考。

    楚雷格回应电动车关税议题表示,欧盟需要绿能转型与追求产业公平竞争两件事并不冲突,建议中方不必多提「双重标准」这类被赋与特定动机的词语,无助于讨论、解决问题。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资深研究员金玲认为,欧中关系恶化原因包括彼此见解不一致和欧盟提升安全议题的重要性。她说过去主导双边关系的是经济,如今加入安全考量,使关系更复杂,尤其欧盟提出「经济安全」让中国觉得倾向美国想法。

    她强调欧中应避免对抗造成双输,认为欧盟加征电动车关税一事可通过对话解决,包括将投资纳入思考,「像比亚迪在欧洲投资设厂制造电动车,就是个好例子」。

    此外,中国在俄乌战争的态度持续成为欧盟与中国关系的重要负面因素。前述中国学者们辩护中方立场,指出中国政府提出的6点和平方案获土耳其等国支持,中国对中东、中亚等区域冲突也积极促和。

    不过,楚雷格说,中国与俄国政治关系的亲近,令人难以信服中国会是俄乌和平的诚实调停者,但他认为中国至少可做的是协助解决俄国绑架乌克兰孩童问题。

    欧洲智库艾格蒙特(Egmont)外交安全政策专家毕斯寇(Sven Biscop)则直言,希望中国谴责俄罗斯侵略乌克兰并不实际,但中国对和平可以做更多,不是只提出12点立场文档,而是思考如何将俄国带上谈判桌。他也批评中俄联合军演使中国宣称的中立没有说服力。

    毕斯寇再举中东议题为例,也门什叶派激进团体青年运动(Houthi)危及红海航道安全,包括欧中贸易也途经红海,但中国却因该武装团体未锁定攻击中国船只而不当回事,对欧盟保护红海的行动作壁上观,令欧盟失望。

    他半开玩笑说,如今中国或许发现美国在国际政治上的为难处境,作或不作都会被批评。中国在全球有许多伙伴,应明白不可能满足所有伙伴的期待,所以学习曲线仍很陡峭。

    热点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