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 menu items!

    瓶盖拧不开 7旬妇手痛狂吃止痛药 就医发现关节已变形

    图片来源 /健康医疗网 健康医疗网

    一名70岁的林姓阿嬷(化名)每天早上起床时总会感到双手手指关节僵硬肿胀疼痛,也没办法拧瓶盖、拧毛巾、提重物时都会感到极度不适,这些不适深深影响生活。只能依赖消炎止痛药来缓解关节疼痛,然而效果不佳,尤其一旦停药即再次感到疼痛。症状已持续一年多,在家人坚持下到医院就诊才发现罹患类风湿性关节炎,且手指关节已经变形。

    台湾高雄荣民总医院过敏免疫风湿科石孟洁医师指出,许多患者会以止痛药来缓解长期的关节疼痛,却忽略可能是类风湿性关节炎作祟。等到时间一久、症状逐渐恶化后,才惊觉已造成关节的伤害。她提醒,类风湿性关节炎引起的骨骼变化无法逆转,关节一旦开始变形就难以恢复至正常功能,呼吁及时就诊的重要性。

    多个关节肿胀要注意

    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 RA)是一种慢性自体免疫疾病。患者的免疫系统会误攻击身体组织,尤其在关节滑膜处,因此造成关节发炎、肿胀和疼痛,严重可能导致关节变形及功能上的障碍。石孟洁医师表示,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表现通常会成「对称」的方式,像是手腕、手指、脚踝等关节症状都会是左右同时出现。

    除此之外,类风湿性关节炎为全身性的疾病不只会侵犯关节,有些案例会伴随关节以外的症状像是异常疲劳、发烧、心血管系统疾病、间质性肺纤维化和骨质疏松,甚至并发干燥症(眼干、嘴干),巩膜炎。

    石孟洁表示,类风湿性关节炎目前主要诊断方式包含血液检查、病人症状和影像检查。她提到,根据欧洲风湿医学会2010年的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诊断标准,主要分为四大类评估项目。第一为受侵犯的关节数,第二为抽血检查,第三为急性发炎指数,第四则为症状是否已维持六周以上。依据诊断标准计分如超过6分以上,就可以诊断为类风湿性关节炎。

    医师也会结合血液检测,通过患者的类风湿性因子、抗环瓜氨酸抗体、发炎指数,并利用超音波和X光等影像工具来评估发炎和骨骼破坏程度。

    石孟洁表示,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治疗方针主要以减缓病情、控制症状,并减少关节的长期损害为主。一般而言会短期使用消炎止痛药及类固醇来缓解急性发炎疼痛,合并免疫调节药物来控制。除了药物外,也会搭配物理治疗来缓解功能障碍,或是配合职能治疗来协助患者恢复正常的生活功能。

    然而传统免疫调节剂对某些病患来说治疗效果较为局限或无法适应其所带来的副作用,而长时间使用高剂量类固醇可能发生以下副作用如骨质疏松、月亮脸、水牛肩、白内障等情况。因此,现今生物制剂以及标靶药的出现也让医师、患者有更多元的治疗选择。

    石孟洁解释,目前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生物制剂以及标靶药有针剂及口服两种,能够精准阻断特定发炎物质,且较快速的发挥免疫调节的效果,对发炎处有良好的控制效果,使用施打的生物制剂,对于常忘记吃药的民众、传统治疗上无法获得良好控制的族群或是因副作用无法耐受之患者而言都是一大福音。另外,由于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女性患者众多,也有适合孕妇的用药能选择,她也呼吁患者不要擅自停药,并且和医师讨论最合适的治疗方式。

    保健品乱吃恐弄巧成拙 医:减压生活更重要

    市面上许多宣称能「增强免疫力」的保健食品到底能不能吃?石孟洁表示,若为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患者或其他自体免疫相关疾病的族群,过度摄取这类型的保健品可能使免疫系统失衡,进而影响到病情!因此建议患者在选择营养保健品前都应先咨询医师。

    如想在日常习惯中就能减缓症状,石孟洁医师提到,避免压力过大、以及抽烟喝酒,就能有效降低身体发炎反应。此外,规律运动也能增强关节功能以及肌力,减少僵硬和疼痛感。最后提醒民众,如果有对称性的关节发炎肿痛及关节僵硬状况,请尽早到过敏免疫风湿科就诊,及早有效的治疗可避免关节变形。

    【本文授权转载自健康医疗网】

    热点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