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 menu items!

    台湾教改30年 民调:6成7民众忧广设大学致教育品质平庸化

    1994年4月10日「410教改行动联盟」提出制定教育基本法、落实小班小校、广设高中大学、推动教育现代化等四大诉求,我国史上最大教改工程就此上路,但数十年来争议不断。)本报数据照片_

    今年410教改届满30年,黄昆辉教授教育基金会今(22)天召开记者会,发布「台湾教育改革30年」民意调查,结果显示当年重要改革目标多未能获民众肯定,高达67.6%民众担心广设大学导致教育品质平庸,也有53.4%民众不满意教改促进社会阶层流动的成效。

    1994年4月10日「410教改行动联盟」提出制定教育基本法、落实小班小校、广设高中大学、推动教育现代化等四大诉求,我国史上最大教改工程就此上路。

    根据「台湾教育改革30年」民意调查结果显示,教改下大学增设过多,教育品质平庸化,高达67.6%民众表示担心,其中30.2%更表示很担心,仅27.6%民众认为不担心;教改下教育促高端层流动的成效,也有53.4%民众不满意。

    再者,调查也显示,广设高中大学后技职教育则倾向拚升学、重学术,进而导致技术弱化,也有65.3%民众表示担心;又当年广设高中大学是盼降低学习压力,但也有51.1%民众表示不满意;至于教改历经30年,学生已具备较强的适应力、竞争力,更有61.2%民众不同意。

    基金会董事长黄昆辉表示,教改立意良善但实施结果褒贬不一。技职教育过去是台湾非常自豪的强项,但教改后一蹶不振,改革反而失去原先优势,科大愈来愈理论化、倾向普通大学,可谓非常畸形的发展。

    民调小组委员冯清皇表示,本次受访者几乎多表示不满意和高度担忧,教改诉求降低升学压力、教育平庸化等项以都会区北北基不满意度较高,但技职教育重学术、技术弱化一项调查,则是高屏彭地区民众较不满。

    台湾教育研究院社社长黄政杰则说,调查显示,教育促进中低级层学生向上流动的功能受到质疑,甚至教育成为维持社会阶层的工具,如品质优良的大学学生多出身中高社经背景家庭,中下阶层子女多认命读其他学校,靠学贷、打工缴学费。

    黄政杰也表示,高教政策追求少数大学国际化,研究资源高度集中,其他大学则办学资源匮乏,于是即便大家都能读大学,但仍为少数学校抢破头,政策应关注整体卓越而非少数卓越。

    而调查也显示,教改部分成效仍获得国人肯定。如53.3%民众认为,教改后学生有较多符合自身兴趣、能力发展的机会。黄昆辉说,高达87.6%民众赞成召开教育国是会议,商讨未来政策,讨论30年成效不是为了咎责任何人,是望鉴往知来、找出问题。

    黄昆辉教授教育基金会今天召开记者会,发布「台湾教育改革30年」民意调查,结果显示当年重要改革目标多未能获民众肯定。(记者许维宁/摄影)

    热点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