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 menu items!

    飙高温躲冷气房反而「冷中暑」? 医给3建议缓解

    待在冷气房要多补充水分,也可准备薄外套。示意图。(记者赖昀岫/摄影)

    夏至刚过,台湾这几天白天气温也都超过摄氏30度高温,不少人都窝在冷气房,但却可能出现「冷气房中暑」现象,医师指出,这并非正式医学诊断,但的确是夏天常见现象,主要是身体散热不及,症状包含疲倦、头晕、恶心等,跟轻微中暑类似,建议多喝水、准备薄外套,在高温环境一段时间后,先擦干汗水再进到室内。

    荣新诊所副院长、家医科医师康宏铭说,民众口语说的「冷气房中暑」,并不是正式的医学诊断,只能说是夏天常见的现象,当室内冷气开得强,因为温差较大、身体温度调适不及,而出现相关症状,才会这么形容。

    康宏铭说,待在高温、潮湿、闷热环境时间久,身体没办法散热,就会出现中暑相关现象,毛孔扩张是身体启动的散热机制,如果从高温进到低温,突然的毛孔与血管收缩,就可能出现不舒服的情形,症状表现多为疲倦、头晕、恶心等,通常5分钟至半小时可缓解。

    如果从冷气房短暂到户外3、5分钟内就回来,应该不至于出现这个情形。康宏铭表示,比较多的个案,是中午出门吃饭等,在太阳下曝晒10至20分钟,建议这类族群进到冷气房之前,先把汗水擦干,室内冷气温度也避免过低;近期常有午后雷阵雨,如果有淋雨也建议先擦干,否则直接进到冷气房,就像泡在冰水里,会非常不舒服。

    康宏铭说,年纪大、慢性病等族群,可能因为会药物影响排汗,导致更容易出现类似热伤害情形,小小孩也是需要特别注意的;民众如长时间在冷气环境下,可准备薄外套,并多补充水分,一般人每日排尿量约1500毫升,如果排尿量变少、颜色变深,就代表水分不足,要多补充水分,否则容易导致热伤害。

    除了多喝水、准备薄外套,康宏铭建议,长时间待在冷气房,也可以站起来活动身体,包含前弯后仰、头颈转动等较大的关节伸展,改善体内循环。


    台大医院副院长、家医科医师黄国晋表示,每日建议喝水量约2000毫升,换算为250毫升的杯子,就是喝8杯,除白开水外,也包含喝汤汤水水或者饮料等,但肾衰竭或心脏问题的患者,则要咨询医师建议;如果淋雨后进到冷气房,就要赶快把身体擦干换衣服,否则湿度更容易导致体温降低,病毒容易找上门,可能进而产生呼吸道问题,如头痛、流鼻涕、发烧等。

    热点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