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 menu items!

    嫦娥5号成果 中国科研人员在月壤首次发现天然石墨烯

    吉林大学科研团队演示石墨烯在月球上可能形成过程。(图取自吉林大学)

    吉林大学官方消息指出,科研人员通过对嫦娥五号钻采岩屑月壤(No. CE5Z0806YJYX004)的观察分析,首次发现了天然形成的少层石墨烯。这也或许为太空资源探索做出推进。

    该研究以「Discovery of Natural Few-Layer Graphene on the Moon」为题,于17日发表在 National Science Review 期刊上。吉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张伟教授为第一作者,工程仿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邹猛教授、李秀娟正高级工程师及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沈阳材料科学国家实验室任文才研究员为本文的共同通信作者。

    据了解,星际碳总量中约 1.9% 是以石墨烯的形式存在,其形态和性质由特定的形成过程决定,因此天然石墨烯的组成和结构特征将为星体的地质演化和月球的原位资源利用提供重要的参考和消息。

    该科研团队采用电镜-拉曼联用技术,在月壤样品含碳量相对较高的位置采集了拉曼光谱,确认了月壤样品中石墨碳的结晶质量相对较高。月壤样品中存在碳的区域含有铁化合物,这与石墨烯的形成密切相关。

    该团队在经过多种技术综合测试,并经过严谨比对分析,探究并证实了月壤样品中检测到的石墨碳是少层石墨烯(2—7 层),并提出少层石墨烯和石墨碳的形成可能源于太阳风和月球早期的火山喷发共同诱导的矿物催化进程。

    事实上,此前PanSci泛科学网站在2020年曾报导,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第一次通过同温层红外线天文台,在月球的暗面上发现了水。而这水分子存在于两层石墨烯结构之中。因此对于月球有石墨烯的讨论也升温。

    石墨烯近年被视为下一世代黑科技新材料,其具备导电性强、刚性强、导热性高、厚度薄与透光性强等特点。除了电池应用外,也能应用在各种电子组件上。

    热点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