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 menu items!

    中国产能过剩外移 大马中小企业生存条件恶化

    马来西亚和中国近日签署多项经贸备忘录。媒体表示,中国过剩的产能向海外输出,大马若只关注双边经贸上层合作,忽视底层业者遭遇的不公平竞争,会使中小企业生存条件恶化。

    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强上周访问马来西亚,双方签署14项合作备忘录和协议。但是外界认为协议内容实际效益有限,保护大马中小企业,遏阻中国劣质商品以低价进口方式倾销,才可正本清源。

    马来西亚中小型企业逾100万家,经济表现占国内生产毛额(GDP)近40%,大批劳工受雇于中小企业,是基层劳工重要的生计来源。中小企业在COVID-19(2019冠状病毒疾病)疫情期间受创严重,约10%至15%的中小企业与微型企业倒闭,疫情后逐渐恢复生机。

    宝腾(Proton)是马来西亚的国产车,曾因经营不善于2017年遭中资吉利控股集团收购49.9%股份,成为宝腾的第二大股东。大马社会当年对中资寄予厚望,盼结合中国技术让宝腾「起死回生」,提高市占率。

    大马媒体报导,中资吉利收购宝腾之初,曾推出新款车型,但宝腾汽车今年爆出与零件供应商纠纷,不仅订货量低于协议,还得降低零件价格,甚至直接从中国进口价格具竞争力的全散装零件(CKD),让中小企业主苦不堪言,求助无门。

    大马媒体引述国产车知情人士称,宝腾旗下近百家零件供应商,已深陷水深火热中。

    宝腾供应商协会(Proton Vendors Association,PVA)稽核陈长兴(Ricky Tan)接受大马媒体「BFM 财今」访问说,这种现象从去年就开始,宝腾称「如果你们不降价,我们就要直接从中国进口了」。大马供应商再三要求与宝腾协调,但遭「拖」字诀对待。

    陈长兴说,中国产能过剩才采取外销策略,尤其面对美国对中国电动车加税,中国就想向马来西亚等东南亚市场卖中国产品,通过降价打入大马市场。

    大马产业界人士担忧,政府未出面协调,也许受政治力影响,或担心得罪中国。

    对于中资进驻大马,马来西亚拉曼大学(Universiti Tunku Abdul Rahman)经济学教授黄锦荣(Chin Yoong Wong)认为,外界往往关注政府相关企业与中国企业合作,但焦点应转移到「上层以下的底层中小企业」,这些中小企业是否获益不会见诸报端,也不会出现在马中相关经贸协议内容。

    他认为,未能顾及中小企业的结果是在不设防情形下,让中国商品堂而皇之进入马来西亚,中小企业由于生产量不足,没办法产生规模经济,生产成本上自然比中国高很多,无法与中国大量低价产品竞争。

    黄锦荣以宝腾为例强调,「我们太过着迷在这种上层的马中经贸合作中看到的好处,却忽略底层实实在在面对的不公平竞争」,大马政府应好好关注中小企业的生存困境。

    热点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