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 menu items!

    夏季中暑频传 医吁:煮菜、逛菜市场小心闷湿环境

    每年7、8月是中暑的高峰期,医师提醒民众多注意高温及闷热环境所产生的「热伤害」。(本报数据照片)

    台湾连日高温,即使下起午后雷阵雨,一样高温闷热,热伤害案例频传。日前,传统市场有多位民众因太热身体不适送医,台北荣总急诊部灾难医学科主任黄献皞表示,当身体的散热机制变差,汗水排不出去,导致体热蓄积而引起「暑热」,就会影响大脑运作,出现头痛、眼花、恶心等症状。

    卫福部每日公布热伤害就诊统计人次,7月截至7日止,总计已累积329人次,对照去年7月总计887人次,估计将大幅超过。各地气温屡创新高,黄献皞说,预防中暑的关键,就是「多喝水」,不论待在室内外,或是从事的活动、运动程度,都要随时补充适量的水分,不可等到口渴才补充水分。

    当感到口渴时,可能已经是「微脱水」状态,在暑气逼人的夏天,排尿量减少、小便颜色变深、觉得很热却没有流汗,小心都是缺水的警讯。黄献皞强调,若身体持续过热,要注意体温调节机制失常,当体温超过40°C(104℉),一定要尽速降温,避免引发晕眩、昏迷、休克等,会有生命危险。

    黄献皞提醒,夏天潮湿闷热,即使温度没有很高,但湿度过高一样会带来热伤害。以传统菜市场的中暑案件为例,因为室内空间没有抽风设备,各种热气袭来,完全不通风,就像在一个大烤炉内。老人家因为皮肤汗腺萎缩,调节温度能力较差,特别容易中暑。

    另外,家中厨房、干洗店也是很容易中暑的地方,黄献皞强调,热伤害的急救步骤,首先是降温,将患者移至阴凉通风处,在大动脉处冰敷或冲水,包括颈部、腋下和鼠蹊部,等到恢复意识后,可以补充水分或电解质饮料。

    中暑不一定是在大太阳底下,被晒到水分流失、排汗困难,暴露在高温、没有风的环境也会伤害体温调节系统。黄献皞表示,适时休息、适当补充水分,多留意身体是否出现头晕、头痛、疲倦、恶心、疲倦等中暑的前兆。

    热点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