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 menu items!

    英国对中政策大方向不变 细节值得玩味

    英国工党5日接替保守党执政,对台湾与中国的具体作为仍待观察。多数专家认为,政策大方向不会有剧烈变化。不过,部分细节仍值得玩味。图为英国国会大厦。(中央社)

    英国工党5日接替保守党执政,距今约10天,新政府对台湾与中国的具体作为仍待观察;多数专家认为,就政策面而言,大方向不会有剧烈变化。然而,在安全及对外事务,「魔鬼就在细节里」这句话恐怕仍不容忽视。

    在对中关系方面,工党推出3C准则:竞争(compete)、合作(cooperate)及挑战(challenge),也就是在符合国家安全与利益的前提下,必要时竞争、合作或挑战。就基本精神而言,这与保守党的对中事务处理原则几无二致。

    智库「中国战略风险研究所」(CSRI)首席执行官Andrew Yeh是「工党台湾之友会」幕后推手。他告诉中央社,英国的对台和对中政策预期将具延续性,包括大框架「一中政策」不变,同时将持续寻求与台湾在贸易等领域发展非正式关系,并支持台湾有意义参与多边体系、对中国在台湾海峡的行动表达关切。

    工党在野时期主责亚太事务的影子外交副大臣韦斯特(Catherine West)近日获任命为外交部官员,她去年3月曾出席「工党台湾之友会」启动会议。Andrew Yeh指出,尽管台湾之友会不是正式隶属工党旗下的团体,它已成功吸引不同背景的国会议员加入,包括资深议员。

    尽管英国的中国事务圈不乏亲近工党的人士,工党对台海情势以及连带对台湾的关注近年也较以往提升,相较于部分安全事务专家以「当代最重大的地缘政治挑战」形容西方与中国的关系,工党对中国和亚太区域的关注显然远不及对欧洲和北美的重视。

    韦斯特的任命是一个值得玩味的例子。保守党执政时期,英国外交部有主责印太事务的副大臣,工党在野时期组成的「影子内阁」因此相应有主责亚太事务的影子副大臣,以利监督政府、确保工党在相关事务的话语权。

    然而,随着工党上台,印太或亚太事务副大臣这个正式头衔却自英国外交部悄然「匿踪」,韦斯特的官衔也未及「副大臣」等级,虽然据了解,她仍将主责亚太事务。

    外交大臣拉米(David Lammy)近日重申,在对外政策,工党将优先推动3大重点领域的「重新设置」(reset):与欧洲的关系、气候变迁,以及与「全球南方」(Global South,多指发展中国家)的关系。

    工党一再强调「促进经济增长」将是施政内核,拉米也指出,这是新政府外交政策重要基础。然而,至少从经济角度着眼,考量中国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英国的第5大贸易伙伴,以及拉米曾称2050年以前,预计逾50%全球经济活动将集中在亚洲,中国和亚太在工党议程的能见度及优先次序却明显偏低,与国内外现实有落差。

    此外,强调经济发展重要性之余,工党一再指出欧洲优先,以及英国应避免对亚太区域有不切实际的资源投入,特别是在军事安全领域。然而,仅仅是考量途经亚太区域的国际贸易量,这类说法即有「战略自助餐」之虞。

    英国智库「地缘战略理事会」(Council on Geostrategy)印太区域研究员萨金特(Gray Sergeant)告诉中央社,拉米倡议的「进步现实主义」(Progressive Realism)以「捍卫民主」为英国对外政策内核,这应当对台湾有利。

    不过,他提到,拉米也主张让外交部成为促进、确保英国经济成长的机器,并强调与中国合作和接触往来的重要性。另一方面,萨金特指出,工党政府的对台策略,原则上将与英中关系连动。

    值得一提的是,工党台湾之友会共同主席梁辛尼(Sonny Leong)以及CSRI高端政策主任、曾任维权组织「香港监察」(Hong Kong Watch)高端政策顾问和工党政治顾问的古德曼(Sam Goodman),去年1月曾在一个工党新闻网站联名撰文,疾呼工党迫切需要独到的对中战略。两人此前曾分别撰文,阐述何谓真正「进步」的对中政策,并呼吁工党正视中国威胁。

    梁辛尼及古德曼回顾历史,提到各界多已遗忘,所谓「英中关系黄金时代」实际上是在2007至2010年工党执政期间开始推动:时任财相达林(Alistair Darling)鼓励中国投资英国具战略价值的经济领域、外相大卫.米勒班(David Miliband)就西藏地位的公开发言与北京立场趋近,而首相布朗(Gordon Brown)则称中国给英国带来的商业机会将超越任何一个国家。

    当然,当时全球普遍对中国走向自由开放,以及中国遵守国际共通准则规范的意愿感到乐观,特别是在2008年金融危机后,许多国家亟需重振经济。在这样的背景下,梁辛尼及古德曼指出,保守党于2010年赢得大选并接手执政后,选择深化与中国的接触往来,不令人意外。

    循此逻辑,贸易投资和经济发展因素将在多大程度决定英国新政府的对中关系走向,值得关注。根据多项分析和预测,英国经济整体而言呈上扬趋势,例如国家统计局(ONS)最新发布5月的国内生产毛额(GDP)成长率达预期值2倍,且前3个月累计成长0.9%,速度为近两年最快。除了收拾前朝留下的烂摊子,工党政府势必会想在经济领域「乘胜追击」。

    工党承诺在上任100天内启动英中关系「全面盘点」。考量英中关系盘根错节,先不论恐费时达一年的盘点是否为部分专家担忧的「拖延战术」,在盘点未完,新的对中战略尚未定调、问题点尚未彻底厘清前,拉米及其他高端官员是否可能访中,届时又将如何「合理化」这样的访问,值得观察。拉米曾自称对保守党政府疏于与中国往来、缺乏重要官员访中感到「惊讶」。

    另一个较隐晦的英中关系看点是,据英国媒体援引消息人士说法报导,促成工党品牌再造为「新工党」(New Labour)、助其于1997年胜选的幕后军师,同时是前首相布莱尔(Tony Blair)政府要臣的工党大老蒙德尔森(Peter Mandelson)男爵可望在新政府的对外事务领域扮演要角,延续他在选前对党内高层的影响力。

    回顾历史,工党于2010年大选落败后,蒙德尔森转换跑道,创办战略顾问公司Global Counsel,积极推动英中合作。Global Counsel曾受雇为中国短影音平台TikTok从事政治公关和法规咨询。回应英国媒体询问,蒙德尔森去年表示,他未「直接涉入」与TikTok有关的业务。

    面对工党目前似乎避免对中国「张牙舞爪」,包括拉米将中国与俄罗斯、北韩伊朗这3个常被点名的「威权轴心国」区隔对待,首相施凯尔(Keir Starmer)近日在北大西洋公约组织(NATO)华府峰会场边记者会也仅提及北韩与伊朗对俄罗斯的协助,有意见认为,工党是刻意对北京采「战略模糊」策略,为未来灵活运用「竞争、合作、挑战」预留空间。

    不过,实务上,「战略模糊」往往是用在量级相当,或实力十分接近的竞争对手,较具实质意义。从各项指针看来,英中两国显然不是如此。

    另有意见认为,工党正试图为恶化的英中关系降低紧张(de-escalation)。不过,梁辛尼曾示警,面对中国构成的安全威胁,「降低紧张」一词的一大问题是,太常被用于掩蔽罪恶;部分人士以「降低紧张」为由,回避以任何方式挑战或吓阻中国。他指出,就区域安全而言,这反而让台湾更不安全。

    许多专家指出,英国的对中作为势必与美国政府高度连动。考量英美之间的特殊友好关系,以及历任工党政府一向支持「大西洋主义」(Atlanticism,主张欧美应在政治、经济、军事等领域紧密合作),历史经验也证明工党确实能务实与美国任一执政党合作,这样的判断显然争议不大。

    不过,台湾是否因此能乐观期待通过美国影响英方决策?考量国际情势日益复杂且变幻迅速,无论美国在11月总统大选后,是由工党一向亲近的民主党接续执政、或是工党仍努力巩固对方好感度的共和党前总统川普(Donald Trump)将再度入主白宫,台湾或许都不宜「想当然耳」地简化看待。

    热点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