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 menu items!

    三中全会 新华社:习近平是「改革家」继承邓小平事业

    图为习近平2020年在东省深圳市莲花山公园远眺。(新华社)

    中共20届三中全会15日登场,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代表政治局作工作报告,并就「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讨论稿)」作说明。党刊「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必须坚持自信自立」文章,强调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坚持独立自主、自立自强。新华社亦发表万字文章,以官媒身分首度对习冠以「改革家」之名。

    为期4天的三中全会在北京举行,三中全会聚焦经济及改革开放,会议周四闭幕后将发表公报。

    在外界关注三中全会能否端出牛肉之际,在7月16日出版的第14期「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必须坚持自信自立」的文章。这是习近平2013年1月至2024年3月期间有关论述的节录。

    文章称,中国的问题必须从中国基本国情出发,由中国人自己来解答。要坚持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既不能刻舟求剑、封闭僵化,也不能照抄照搬、食洋不化。

    文章认为,自信才能自强。当今世界,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民族是最有理由自信的。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坚持独立自主、自立自强,坚持把国家和民族发展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点上,坚持把中国发展进步的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文章指出,没有坚定的制度自信就不可能有全面深化改革的勇气,同样,离开不断改革,制度自信也不可能彻底、不可能久远。全面深化改革,是要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好;坚定制度自信不是要固步自封,而是要不断革除体制机制弊端,让制度成熟而持久。「中国发展前景是光明的,我们有这个底气和信心」。

    在人民日报发布8千字文本强调党中央在习内核领导下,在历史进程写下「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后,新华社15日以长篇文章、纪录片介绍习近平的改革历程,逾万字的特稿中首次对习近平冠以「改革家」之名,继承、发扬邓小平的事业。

    新华社特稿称,海外舆论称中国新时代改革为「习式改革」,而非单纯「经济转型」。习近平认为,现代化的本质是人的现代化。因此,改革目标是塑造新时代中国人,让人「树立文化的自信、民族的自豪感」。

    美国之音报导,欧洲很多中国问题专家都在分析这次三中全会及预计通过的政治决议,评估其在中国国内的影响及国际外溢效应。因为相对于邓小平及其指定接班人江泽民、胡锦涛执政时期,习近平时代的不少改革举措都被观察人士视作开倒车的「逆向改革」。

    美国经济学家斯蒂芬·罗奇(Stephen S. Roach)日前撰文,指一度备受瞩目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未能兑现其最大的承诺——让市场在引导中国经济发展方面发挥决定性作用。相反,习近平领导下的是一个日益由国家主导的体制。

    中共中央召开三中全会,安保人员在中共中央重地中南海院墙外一块写有「伟大的中国共产党万岁」的牌子旁站岗。 (美联社)

    热点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