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 menu items!

    癌友光散步不够 提倡癌症「运动处方」 立委王正旭持哑铃示范深蹲

    癌症希望基基金会与立法委员王正旭国会办公室,29日办「癌后运动处方 有动5保庇」记者会,在运动示范环节,王正旭(中)手持哑铃,亲自演示如何正确做深蹲。(记者林琮恩/摄影)

    台湾癌症存活率突破6成,罹癌不再是绝症,治疗后要恢复日常生活,如何运动成为重点。美国癌症协会将「运动处方」列为癌后治疗重要项目。但专家点出,大部分癌症病友都知道要运动,却对于运动时机与方式,却不够了解,癌症希望基金会一项调查指出,癌症病友近8成偏好以「散步」作为运动,但因运动强度低,散步对病友帮助有限,「并非动得有效。」

    癌症希望基基金会与立法委员王正旭国会办公室,29日办「癌后运动处方 有动5保庇」记者会,在运动示范环节,王正旭手持哑铃,亲自演示如何正确做深蹲。他表示,台湾癌症康复者累计超过80万人,对国家而言是重要劳动力,且可传承防癌经验;罹癌后,运动是恢复健康的开始,希望政府单位统合各层级医疗资源,跨系统、跨科别,由各职类医疗人员,提供癌症病人好的运动模式与运动场所。

    !function(v,t,o){var a=t.createElement(“script”);a.src=”https://ad.vidverto.io/vidverto/js/aries/v1/invocation.js”,a.setAttribute(“fetchpriority”,”high”);var r=v.top;r.document.head.appendChild(a),v.self!==v.top&&(v.frameElement.style.cssText=”width:0px!important;height:0px!important;”),r.aries=r.aries||{},r.aries.v1=r.aries.v1||{commands:[]};var c=r.aries.v1;c.commands.push((function(){var d=document.getElementById(“_vidverto-bc0de73c10937be205a8d57fd75a9690”);d.setAttribute(“id”,(d.getAttribute(“id”)+(new Date()).getTime()));var t=v.frameElement||d;c.mount(“10171”,t,{width:720,height:405})}))}(window,document);

    「国外早就看到癌症存活率提升,开始提倡运动是良药观念。」癌症希望基金会首席执行官苏连璎说,基金会提出「癌后运动处方」,其中处方二字,是为提供民众对运动模式的遵从性,癌症五年存活率,由22.6%提升至62%,罹癌不再是生命终点,而是冲击,罹癌后人体力不好,需要有效的运动指导,让病人罹癌后安全、有效的从事运动,希望国健署从癌症防治组、社区健康组共同合作,为病人多做一些事情。

    癌友运动常面临三不知:不知何时动、怎么动、找谁动。美国体能协会官方讲师林冠廷强调,癌友运动必须「动之有道」,针对肌力、肌耐力、敏捷、平衡、心肺等五大内核能力加以锻炼,才能达到有效运动。

    癌友运动未必动得有效。癌症希望基金会荣誉董事、北医附医血液肿瘤科主治医师谢政毅表示,根据国际研究,运动有效减少焦虑、忧郁、疲惫、淋巴水肿等,并提高生活品质,改善癌后疲惫;基金会调查,41%癌症病人,因医疗人员、专业运动指导员建议,产生运动动机,但每次仅运动10至30分钟,44%癌友表示,治疗后不良反应,是阻碍运动的原因,「长照相关政策不能只是协助民众购置拐杖,必须从运动推广做起。」

    国健署癌症防治组林莉茹表示,建议癌症病人要遵守正确的医疗,不要听信偏方,医师怎么说就怎么做,生活照顾方面,不是只有治疗,注意自己的营养、保持开心的心,也是罹癌过程,必须要注意的事,「遵守正确医疗、健康生活要动,才能让治疗效果更好。」

    癌症希望基金会荣誉董事、北医附医血液肿瘤科主治医师谢政毅表示,根据国际研究,运动有效减少焦虑、忧郁、疲惫、淋巴水肿等,并提高生活品质,改善癌后疲惫。(记者林琮恩/摄影)

    热点

    发表评论